何显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如果答应下来或许朱怡成一高兴还真的就把这个职位给他了。可是这个职位坐上去并不是容易的,况且他本来就是礼部尚书,如果不拆分的话教育一事就是他的本职。
现在,无论让他身兼两部又或者转为教育部尚书都不合适,教育部初立,按照朱怡成的想法之后教育部的工作极重,何显祖如今已是位极人臣,身为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当首席军机,何必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此外,今天朱怡成高兴,只不过随口一言。万一何显祖答应下来等以后朱怡成反悔的话,这不等于自找麻烦么?所以何显祖一口就婉拒了此事,这样做非但能够不沾染麻烦,还能在朱怡成面前有一个大公无私不贪恋权力的好印象。
果然,朱怡成在听了何显祖的话后略微思索了下,微微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道理,朕倒是没有考虑周全,这事就暂且罢了吧。”
“皇爷英明!”何显祖连忙道了一句。
“你执掌礼部也有些日子了,依你看来,新建立教育部后,何人为尚书比较合适?”朱怡成开口又问。
这一次何显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想了想这才说道:“回皇爷,教育部为天下教育计,非寻常人不能为尚书,臣思来想去目前礼部中并无合适人选,反而福建左布政使蔡闻之是合适人选。”
“蔡世远蔡闻之?”朱怡成问。
“正是此人!”何显祖道:“蔡闻之号梁山先生,曾任罗源县教谕,后受满清福建巡抚张伯行之聘主持福州鳌峰书院,其人极有才学。满清时期,还曾为翰林院庶吉士,对于理学颇有研究。永业二年,在家守制的蔡闻之出仕入我大明为官,永业十年由苏州知府调任福建先为右布政使,后迁左布政使至今。在福建这些年蔡闻之对于教育极为重视,深得学子敬仰,依臣来看,他为教育部尚书正是合适人选。”
第1312章 尚书人选
朱怡成听完何显祖的解释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静静思索着。
蔡世远作为福建左布政使,朱怡成当然知道他,何况当初蔡世远调任福建还是朱怡成做的决定。
当年福建贪腐大案后,整个福建官场从上到下几乎被撸了个遍,大大小小的官员被砍了脑袋的不少,至于判刑和流放者更是不计其数。
为稳定福建地方,改变福建现状,朱怡成亲自提拔了不少干吏能臣去福建任职,蔡世远虽然不是头一批去福建的官员,但他在后来中央对福建多次官员调整和任命中却是留在福建级别最高,干的时间也最长的人。
蔡世远这人官声不错,能力也没问题,再加上他在满清时期就曾今在福建呆过,对于福建地方很是熟悉。更重要的是蔡世远在文人中名气不小,不仅是理学大师,同时还极为热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