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鲍尔他们的谈话中也体现了这点,这个趋势无法阻拦,而且大明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后退。
世界就这么大,就和尚未问世的石头记中写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路上,大明有进无退,朱怡成是打出来的皇帝,妇人之仁对于他来说就是自寻死路。
退缩、谦让或者对西方抱有幻想这些,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道义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点事毫无质疑的。
之前召见邓秉,朱怡成就把这件事从最初的准备提升到了更高的级别。而现在大明帝国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进行布局的完善,同样也需做好必要可能发生的战争准备。
毕竟目前满清还没彻底消灭,大明北方战场的战火没有平息,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不可能抽出太多的精力面对国家局势的变化。
回到宫中,朱怡成坐在寝宫内,迟迟没有入睡,继续思索着这个问题。
在完善移民的同时,朱怡成觉得从欧洲招揽一些贵族或者政治家也许也是一个好的方式。朱怡成虽有着后世的见识,也比任何人明白西方世界,可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作为皇帝,朱怡成没有三头六臂,他更不可能事事亲历,军机处的臣子们能力虽强,可他们对于西方世界并不了解,而通事处也仅仅只能给予一定的情报支持,却无法完善地判断和给出合理方案。
朱怡成想,如果自己的臣子中有着几位对于西方政治和格局精通的人,那么大明的政策制定就要好得多了。可是这些人想在本土寻找根本不可能,唯一可能的就是直接向西方国家招揽,想到这,朱怡成顿时来了精神,他索性从床榻上起身,细细思索了起来……
第1271章 国税成型
这近一年来,李卫痛苦并欢乐着。
国税司的工作千头万绪,在他的手中一点点成型,到如今终于略有了些成绩。
虽然这个成绩在外人看来还不怎么样,可是李卫心里却知道这有多么的不容易,尤其是国税司负责课税调整和整个政策的执行,其中的压力极大,如果不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李卫的话,恐怕早就不成了。
朱怡成制定的国税政策其重要核心就是把全国的税收权利收归国有,也就是朝廷所有,同时限制地方的税收比例,以完成封建社会至今为止的税收混乱情况。
大明复兴后,大明采取的税收政策相比满清时期要宽裕的多,尤其是对于人头税、土地的税收比例大幅度下降,甚至取消了一些原本存在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