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不说,仅仅说近些的,当年前明立国之时,号称富甲天下的沈万三不就是因为财富太多而最终落了个凄凉的下场?虽说朱怡成不是朱元璋,而且朱怡成对于商人的态度也是历代帝王中独一无二的,可叶荣柏却清楚对于商人而言巨大的财富就是原罪,何况是把持上海这样一个城市的自己?
没错,叶荣柏怕了,他怕自己有一天会像被养肥的猪一样给宰了,红极一时的叶家也会在自己的手里彻底断送。随着天文数字的财富一天天的增长,给叶荣柏带来的不再是欣喜和欢愉,反而是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正是因为如此,叶荣柏生出了退意,他不仅要彻底辞去上海的职务,从而把持上海的位置上退下来,同时也想让叶家彻底消除在朱怡成心中的窥视和防备,只要做到这点,叶荣柏什么都愿意付出,哪怕把从上海得来的财富全部捐献出去他都在所不惜。
当然了,叶荣柏不会傻到真的把家财捐献给朝廷,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不等于把朱怡成和朝廷陷入尴尬的境地么?这样一来,皇帝和朝廷的威信何在?朱怡成无论是接受与否,都会被世人留下一个“贪婪好财”的名声。假如叶荣柏真的这么做了,非但救不了叶家,甚至会给叶家带来灭顶之灾。
聪明如叶荣柏这样的人如何不知道?所以想来想去,叶荣柏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一方面请辞职务,另一方面以开发南陆的名义自我流放,同时用叶家的资金替朝廷去建设南陆,从而一举两得。
此外,去南陆更有一个天大的好处。作为叶家现在的当家人,叶荣柏可不是他父亲叶国基老爷子那样的商人,原本就极有商业才华的叶荣柏对于政治同样敏锐,他知道现在的大明正是疯狂对外扩张的时期,但由于大明的人口限制因素和朝廷的其他原因,大明并不能做到对海外领土的完全开发,何况眼下大明对于新明、吕宋、柔佛等地的关注远在南陆之上,相比以上这些地方,刚刚发现不久的南陆只是一个勉强占住地盘,却根本就没能力去开发的新兴之地。
如果叶荣柏能够在这时候插上一手,不仅能解除自己目前的困境,甚至还能借着南陆开发为叶家找一条后路。等到那时候,叶荣柏在海外羽翼渐丰,借此就能摇身一变由半官半商成为大明的真正勋贵阶级,并且立足于南陆。
不得不说,叶荣柏的盘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且他这个做法也确实打动了朱怡成。
对于上海的情况,朱怡成自然是很清楚,作为大明的统治者,朱怡成也不希望上海一直掌握在叶荣柏这样的商人手里。当初借用叶家的能力开建上海是无奈之举,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怡成已经有了收回上海的想法,不过朱怡成并没有叶荣柏担心的那种打算把叶家从上海的势力彻底拔除,甚至宰肥猪杀掉的念头,朱怡成是皇帝,他是要脸的,朱元璋能做这种事,他可是做不出来,况且一旦这么做了,大明就必须承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1210章 表态
朱怡成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用那种手段去解决问题,那么朱怡成脑子进水了没?答案当然是没有!
就算朱怡成要彻底收回上海的治权,他也会使用较为缓和的手段,在不影响如今大明政策的前提下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叶荣柏和叶家通过上海获得的巨大财富,说句实话朱怡成虽然有些动心,可他也不会仅仅因为这些财富就把叶家处理掉,这不符合朱怡成对大明的长期规划。
按照朱怡成原本的打算,是准备在这几年慢慢处置的,不仅包括上海,还包括香港的包宏辉。无论是上海还是香港,都属于大明本土,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宜之计,朱怡成根本不可能让叶家和包家分别控制上海和香港两地。
而现在,已经到了彻底收回两地治权的时候了,但收回治权是一方面,对于这两家除非头脑不清楚直接对抗朝廷,只要他们配合,在收回治权的同时朱怡成自然不会对他们进行追究,甚至让叶家和包家在两地保留部分特权并非不可以。
这就是朱怡成原本的打算,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叶荣柏聪明的很,早就看到了隐患的存在,而且不得不承认叶荣柏的确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不仅直接把上海治权交还朝廷,还主动提出了前往南陆的要求,其用意自然是想借此彻底打消朱怡成的顾虑。
“算是一个聪明人,可惜格局还是小了点,而且……”
最后的而且朱怡成没说出来,其实朱怡成心里放松的同时也有些不悦,这个不悦恐怕是觉得叶荣柏会以为他会卸磨杀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