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几个月前,朱怡成开始每隔几日就让朱伯繁来养心殿一次,在养心殿朱伯繁不用做其他,只是陪同朱怡成,在他处理政务的时候在一旁看着。
虽然他现在还小,但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一般心智都比较早熟,再加上朱伯繁的身份是太子,眼下他虽然限于认识和能力的各方面原因还远未到能够协助处理政务的时候,但用这种方法让太子开始接触政务,并且逐步了解朝堂和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对于他的未来是极为重要的。
今日,朱伯繁就按时来到养心殿,先向端坐着的朱怡成施了个礼,然后称了一声父亲,接着就在笑眯眯的朱怡成注视下坐到一旁早就为他准备好的椅子中,随后陪同朱怡成处理政务。
在这种时候,朱怡成处理政务的方式和平日不同,桌上摆着的奏折分门别类,这些分类是军机处早就整理好的,然后再由小江子提前放到各自的位置上。
按照轻重缓急和各部不同,这些奏折也摆在不同的位置之上。平日里,朱怡成独自处理的时候会按顺序依次完成,但在朱伯繁在的时候就不这样了,他会先从其中各挑选出部分,随后让在一旁伺候的小江子读奏折中的内容,等小江子读完后,朱怡成再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来为太子解释其中内容的含义。
做完这些,对于军机处对奏折的初批,朱怡成也会告知太子,这时候朱怡成在告知太子的同时会询问太子对奏折中内容的询问,并且对于军机处又如何批示的用意又是什么进行思索。无论朱伯繁如何回答,朱怡成都不再意,因为这些最终批复的内容和结果并不是他的用意,他这么做的真正用意只是让朱伯繁从初步的程序和通过这些方式来直观地了解政务,并且培养他对政务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最后,朱怡成会对结果进行朱批,在完成朱批的时候朱怡成还会给朱伯繁讲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等等。这也是一种言传身教,用这种手把手的方式来引导朱伯繁。
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效果不错,至少几个月下来,朱伯繁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和无所适从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逐渐对各项政务开始有了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各部各地送来的奏折,朱伯繁也从中渐渐明白了大明天下的情况,和朝政的复杂。
不得不说,朱伯繁不仅好学也很聪慧,虽然眼下有时候面对朱怡成故意的询问,他所回答的一些想法有些幼稚甚至想当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伯繁有时候也会答出让朱怡成欣喜的闪光点,这样的进步正是朱怡成所期待和希望的,并且坚定了他这样做的正确性。
就像今日,当朱怡成处置一份来自山西救赈的奏折,其中讲到如今山西基本已经稳定和控制,接下来布政使司的处置方案时,故意问了问朱伯繁怎么看,朱伯繁歪着脑袋想了想,开口说道:“父亲,历来九边是我大明要地,尤其山西更是重中之中。如今满清西走,退于长城之外,将来我大明无论西进又或者北上,山西之地更是紧要。儿臣想,既然地方打算接下来恢复山西生产,以固其地,倒不如多想些办法,直接打通山西同直隶要道,加强连通更为妥善一些。”
“哦,这倒是不错的想法,不过山西虽离直隶不远,但道路难走,依你的意思是重建官道?”
朱伯繁点点头,认真道:“这自然是如此,先生为儿臣等讲课时曾经说到当年始皇帝修天下驰道之事,当年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修筑驰道以连通诸地,朝发昔至,以压天下。虽后来秦朝二世而亡,却无法抹去始皇帝之功,而正是始皇帝此举才有后来大汉之强大。汉武帝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彻底扫清北疆,固然有三代汉帝休养生息之功,但当年秦时驰道依存,连通天下也是其一。故儿臣以为,未来山西是为我大明前线,无论屯兵存粮又或者调军攻清,山西其中可想而知。”
看着小大人一般模样的朱伯繁侃侃而谈,朱怡成心中极是欣慰,虽然他说的这些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有许多不足,更是有些想当然,可这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更让朱怡成高兴的是,当朱怡成问他依他的看法是否要动用民力修建类似大秦驰道的时候,朱伯繁却说有更好的办法,现在南方不是在修筑铁路么,到时候直接在京师修筑一条通往山西的铁路即可,这不比驰道更加便利?
第0998章 帝王不需仁德
朱怡成夸奖了朱伯繁几句,不过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铁路方面的情况。
这个问题可以说大大超过了朱伯繁的知识面和了解范围,毕竟铁路这东西都新兴事物,而且大明的第一条铁路现在根本都没通车,还在最后的修建过程中。对于铁路这东西,朱伯繁只是在皇家学院中听说罢了,这铁路究竟是怎么样的,其选址到建造又到耗时耗资,然后到建成后的运力、运营、速度、人员、管理等等,都是一个复杂之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