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成听到这顿时摇了摇头,叹道:“萧永藻和查慎行都是使臣,此次前来也算是客人,作为主人这么做倒是有些重了。再者,他们之前在北京城住了不少年,此次回来见见旧人,到处走走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在坊间之言也是实话,当初在朝会上不也这么说了么?如以此问罪,倒是让天下人小瞧了我大明。”
在张冉疑惑的神色中,朱怡成又道:“何况,眼下也未有什么事出,就以这些捉拿他们,传了出去天下人不免得要说上大明几句。再则,假如满清真的成了朕的臣子,他们也是大明之臣了……这样吧,听之任之,如有可能再给予便利,他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去干,他们想如何讲就任他们去讲。”
张冉没想到朱怡成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说出了这么一番话顿时愣住了,可他毕竟是个聪明人,又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稍愣一下很快就明白了朱怡成的用意。
“回皇爷,臣明白怎么做了。”
“既然明白了,那就去做吧。”朱怡成嘴角挂着笑意淡淡说道。
第0991章 老汪修史
汪景祺在大明也算是名人,尤其是当年一本《清宫密闻录》扬名天下,之后还曾担任过大明向新明移民的要职,可以说新明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发展起来,汪景祺功不可没。
同时,他也是大明高官。几年前就担任礼部右侍郎之职,再加上朱怡成的提拔,更是堂堂二品大员。不过汪景祺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按理说爬到如此位置,一般人都是谋求执掌一部,又或者想尽办法在外督扶一省,甚至琢磨着如此进入军机。
比如说一直对军机大臣之位耿耿于怀的蒋瑾就是如此,入军机这事简直成了他的心病。
自军机处成立起,蒋瑾就无时无刻对军机大臣之位视之其目标,但几次都未能如愿。而现在,蒋瑾作为依旧还在南方的朝廷大员,只所以未同其他六部官员陆续北上,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朱怡成对他的承诺,为了入军机蒋瑾几乎把所有心血全部投入在了铁路一事上,而大明这条开天辟地的第一条铁路也在蒋瑾手中由无到有,逐渐完成……
暂时不说蒋瑾,只说汪景祺。如今的他官位依旧还是宣传部部长,礼部右侍郎。汪景祺是个聪明人,倒不是他没有继续向上爬的本事,其实之前朱怡成曾经给过他直接执掌一部的机会,却被汪景祺直接谢绝了。
因为汪景祺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更不是一个实干家,当部堂大员又或者督扶一省,倒不如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更令他如鱼得水。就这样,汪景祺一直在原本的位置上坐得牢牢的,这几年下来,朝中不少人都有了调动,升迁者有,坏事降级甚至丢官者也有,甚至还有因为卷入当年的福建案中丢了性命的也有。反而是汪景祺的官位没怎么变化,除了朱怡成为表彰他在移民新明中的作用给了几个加衔外。
就此,朝中甚至有了一句戏言,叫作“流水的六部,铁打的汪景祺”,虽说仅仅只是一句戏言,可这的确是事实,而汪景祺在这个位置上也坐得稳如泰山。
但假如说汪景祺只是甘愿混日子,当个闲员的话,那么这话就错了。这些年中,汪景祺在官职上虽未有寸进,可这并不代表他不受朱怡成的信任。相反,无论是朱怡成交给他的差事,又或者是他自己的本职,汪景祺都干的漂漂亮亮。
除此之外,当听到朱怡成有意对前明编撰其史的念头后,汪景祺更是上了心。
中国历史历来有作史的习惯,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更是人尽皆知。这些史书在后世被统称为《二十四史》,包揽了自先秦到前明末年的全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