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接替邬思道的并非他以为水到渠成的蒋瑾,反而是史贻直,当这个消息宣布后,廖焕之猛然间发现自己屁股下面的这个位置已坐在了火山口。
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让他更为担忧,得知失去军机之位的蒋瑾起初愤愤不平,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从表面看似乎是接受了事实,可廖焕之异常了解蒋瑾,深知这和蒋瑾的性格截然相反。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没多久,当凤阳一战的消息传来后,朝中对于朱一贵的弹劾奏折不断,这些奏折都是要严惩朱一贵的。从表面看这件事是御史带头,而且凤阳一战中朱一贵的确有难咎其职,弹劾也是正常的,可是廖焕之却从这件事的背后闻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令他心中极为不安。
紧接着,当朱怡成强压下对朱一贵的弹劾,令其戴罪立功后,这件事终于过去了。可谁都没想到,刚刚朱一贵的弹劾被按下,对于凤阳的善后处理又提上了议题,今日朝中许多大臣都振振有词,上书朱怡成要求朝廷尽快安抚凤阳百姓,重建中都。
这件事,初看起来似乎正常,但实际却不正常。眼下,中原大战在即,西南还未平定,山东清军已窜入徽州,各处战事几乎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在这种时候,军费开支已极为紧张,何况之前江北收复后朝廷已拨巨款以恢复生产,眼下朝廷能拿出来的钱并不多。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对于朝廷的家底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马上就感到了这事的蹊跷,这件事分明就是针对户部,换句话来讲是针对王樊的。第一时间,廖焕之就想到了蒋瑾,再结合之前弹劾朱一贵的事,他判断蒋瑾分明是在私下拉党结派,借题发挥,以此攻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他蒋瑾这样做究竟想干什么?廖焕之越想越是心慌,朝会后他特意找了个机会询问了下蒋瑾,谁想蒋瑾当着自己的面一口否认,而且在廖焕之感觉,蒋瑾对自己虽然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他感觉到蒋瑾如今对自己的疏离,这更让廖焕之细思极恐。
第0612章 胆寒
要论智谋,廖焕之并比不上邬思道这样的奇才,要说能力,朝中比他能力强的并不是没有,要讲资格他也没董大山跟随朱怡成时间长,不过廖焕之却有着其他人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他为人谨慎小心,而且忠心耿耿,向来在朝中唯朱怡成马首是瞻,再加上运气不错,又是第一个投靠朱怡成的正式官员,这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说句实话,廖焕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当年以举人身份当县太爷的时候,他最大的希望也就是这辈子能以知府之职告老回乡。可是,如今的他却已位及人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做到了文官的顶峰。
廖焕之在政治上并未太大野心,而且他更清楚自己的地位来自于何处,这也是朱怡成看重他的原因,并把他一手扶到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
但在这个位置上坐的越久,廖焕之就越是谨慎从事,在朝堂上廖焕之的官声还是不错的,再加上朱怡成改革官制,实施了新的官俸和养廉银后,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廖焕之每年的收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足以令他舒舒服服地过日子而不用伸手去弄脏银子。
之前,廖焕之建议蒋瑾接替邬思道入军机处,一方面是出自于公心,毕竟蒋瑾是朝中重臣,不仅执掌工部,而且这些年立下不少功劳。而且蒋瑾此人能力颇强,做事也极为果断,当初第一次军机大臣人选中就有蒋瑾的名字,只不过因为其他原因而未入军机,如今邬思道退了,蒋瑾替补入军机处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廖焕之和蒋瑾本就是好友,双方的关系非常亲密。这也是当年廖焕之主动向朱怡成献计,从而拿下宁波的主要原因。
无论于公于私,廖焕之举荐蒋瑾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惜的是最终这个位置并没落到蒋瑾的头上,朱怡成而是选择了史贻直,这个结果让人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原以为十拿九稳的结果居然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这些日子蒋瑾的暗中举动,顿时令廖焕之警惕和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