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

可如今这份眼瞅着要进自己怀里的荣耀,却被李利德要夺走,这对三叔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沉重打击。

甚至有种气运被夺舍的冤屈在里头。

虽说没有差遣,只有荣誉的诰命官。这对三叔公在李氏一族中的地位肯定是个巨大的挑战,气恼了一阵之后,老头回过味来了,自言自语道:“老六家的孙子立功了,没道理我家的人杰不立功,李云这孩子虽说还行,但和我家人杰相比,差远了。”

这心思刚出来,就立刻将三叔公李利广给吸引住了,他在族里排行老三,是活着的利字辈年纪最大的长者。

真要是让李利德造反夺了他的族长之位,岂不是他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不行,绝对不能让李利德这老小子得意。

不过,在此之前,三叔公得问清楚,总不至于李逵比李云强那么多,连什么功劳都没有捞着吧?想到这里,他盯着韩德勤,双眼如电般犀利,当对方眼神开始飘散的时候,他立刻抓紧时机追问:“韩管事,我家孙儿不会啥功劳都没捞着吧?真要是这样,我老头子很怀疑朝廷对有功将士的打压。何其不公也!老头子,豁出命去,也要告御状,将其丑陋暴行,公诸于世。”

韩德勤冒充黄佣身边的管事已经有些日子了,对于三叔公的脾气也是非常了解。

这位真不能用寻常老头子来解释,真要惹怒了他,破坏力不见得比李逵大,动静也不会小。

再说了,告御状?

这好办啊!

皇帝就在您老面前,你倒是告啊!

韩德勤开口之前,小心翼翼的看向了赵煦,皇帝不点头,他也不敢断言。

赵煦倒是觉得没有必要隐瞒,颔首道:“老韩,老前辈又不是什么外人,不用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

韩德勤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是武将,在外头议论文官的事很不理智。尤其,这里面不仅仅是李逵的问题,还有苏辙的问题。李逵不过是个低级文官,他堂堂殿前大将军,说了也就说了。但是苏辙是副相,还是第一副相,他可不敢胡乱评价。

边境的奏报,是苏辙亲自写,吕惠卿认同签字,通过正儿八经的八百里快马送来的京城。奏报里只是谈到了李逵作为监军的作用,还有发明新武器的功劳。其他一概不说,就会让人不免猜测,会不会是苏辙故意让李逵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