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页

韩公廉撇撇嘴,他不太喜欢李逵。从性格上,他更喜欢碌碌无为,却思维缜密的苏颂。这位大老爷当官虽不怎么样,政绩平平,但不得不说,人缘很不错,以至于保守派虽然要倒台了,但皇帝却愿意保他。别看苏老爷子是进士出身,但在机器设计上的成就,让韩公廉敬佩不已。

但李逵……

算了,听说经常喜欢在京城里和御拳馆的杀胚混迹在一起,估计也就是想要靠着太史局捞一笔功劳而已。

但对韩公廉来说,只要李逵能要来钱,别说五十万贯,五万贯,就算是五千贯,对于太史局的同僚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经费。

他们苦日子过习惯了,虽对李逵不喜,但架不住对钱挺不起腰来。

站在十几米高的水运仪象台前,李逵用手在图纸上比划着累赘一般的东西道:“这些不要,好好的仪象台,弄这么多假人做甚?像戏台子似的,要是抛去这些,整个机器就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的空间,也不会如此笨重。”

“这……”韩公廉脸色古怪的看向了苏颂。很多半自动的机器,基本上都出自太史局这种神奇的衙门。他们不缺技术人才,更不缺设计者,但外观设计却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本来,八品的小官,在大佬面前哪有什么说话的份?

当韩公廉看向苏颂不敢吱声的时候,李逵就品出味来了,这根本就不是这帮搞技术的靡费朝廷的拨款。而是老大人苏颂的个人恶趣味。

水运仪象台上一百多个木头小人,都是有轨道连接,到了整点的时候,还会出来敲敲打打一番,颇为热闹。

“老夫以为,这样很热闹。机器冰冷,缺乏生气,有这些轨道连接的小人,就显得有生气多了。”苏颂揶揄道。

这竟然是苏颂的审美?

李逵也知道,别说大宋了,往前数八百年,往后数八百年,天朝的审美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甚至一度还影响了西方传教士进贡给明清时期皇帝的自鸣钟的风格。

如果是韩公廉的恶趣味,李逵肯定无情嘲讽他,你丫一个不入流的八品官,还敢将自己的喜好放在朝廷如此重要的机器上?

但苏颂?

算了,这位一把年纪了,关键还是二品官,他估计惹不起。只好低声下气的建议道:“老大人,您看是否能减少些?您也知道,钟楼一旦建成,要放在离地十多丈高的高塔之上,这么多假人恐怕真没处安放。”

“人杰,不用说了,老夫之过,当初太后给的钱太多了,没处花……”

韩公廉吓得脸色惨白,都想捂着苏颂的嘴不让他说下去了。硬着头皮打断道:“苏大人,我们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