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闻,百家的学说,彼此之间将对方当作自己的敌人,一见面就恨不得拔出剑来杀死对方,可这是错误的,百家各有所长,各自互补,我所说的道理是:百家的思想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并不是完全对立,并不是彼此没有关联的。我想说的道理可以如此的辩证。”

“墨家与儒家的学说是全部对立的。可是,他们都提倡仁爱,都希望君主可以施行仁政。虽然墨家所讲的爱是爱天下人,而儒家的爱是按着等级分别去看,可是对仁政的追求上,他们都是一致的。对于和平的看法上,双方都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的乐土。儒家要求学到的知识要对国家有利,而墨子强调的一切行为要对社会有用……两者难道不是公同的吗?”

“儒家不信鬼神,荀子认为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天命,墨家难道也是如此看待的吗?”

“就连这两个完全对立的学说,都有共同点,都有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如果百家能够停止毫无用处的辩论,能停止无端的敌视,我所说的毫无用处的辩论,就是互相说服对方,让对方认可自己的学说要更加成功的辩论,这是对学术完全没有用处的辩论。我所说得无端的敌视,是恶意的贬低他人的学说,通过编造,诬陷的办法来贬低他人,吹捧自己。”

“有用的辩论,是在辩论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学习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从邹子的身上所发现的道理,在我看来,天下擅长辩论的人,没有人可以超过邹子的,因为邹子的辩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他人要优秀,而是为了求证自己是否正确,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学说。”

“天下的学说,盛兴与孔子,墨子的时代,如今却各自分离,互相敌视,除却荀子,公孙子,邹子这些人物,已经找不到可以著书教人的圣贤,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而我说的这些圣贤,如今已经很年迈了……不去完善自己的学说,不去直面自己的不足,只会让自己的学说消亡……”

“我认真的翻看了论语,感触很多,我崇尚孔子的为人,对他所说的理想社会也非常的欣赏,他所提出的仁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方面的造诣,我是非常认可的,他所说的现实政治的问题,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这我也是非常认可的。”

“我不认可的只有他所追求的先王时的政治制度,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适合他的制度……”

“如果有儒家的圣贤来与我探讨这件事,我会非常的高兴,因为这也是让我完善自己学说,改正自己的机会。”

“接下来就是墨家……”

赵括认真的将目前的各个学说,自己所接触过的,不曾接触过的,都找了出来,认真的为学生们讲解着自己对这个学派的看法,认同他们的地方,不认同他们的地方,赵括说的都很详细,没有刻意的贬低,也没有有意的吹捧,就连已经没落的小说家,史家这样的小学派他都说了出来。

而他对各个学派也说的很详细,从儒家,墨家的各个分支,到申不害的学说,他都有所提及。

果然,在他讲述的时候,韩非正在飞速的记录着。

赵括说的有些累了,这才看向了韩非手里的竹简。

像如今这些优秀的学派,就如此的消亡,实在是太过可惜了啊。

赵括原先是很讨厌辩论的,可是在邹衍这里,他发现这个时代的辩论不只是为了分出高下,他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带动第二次的百家争鸣,就用自己所带来的那些知识,给所有的学派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