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目光闪动,缓缓道:“当初与太子之盟,我当然记得。”
李泌盯着顾青的眼睛,轻声道:“天下骤乱,叛军兵锋已指长安,潼关若破,长安城必然不保,陛下已有巡幸之念。”
顾青一惊,潼关还没被叛军攻破,李隆基已打算逃离长安了么?
李泌将他表情变化,轻叹道:“天子毕竟是九五至尊,能在叛军的兵锋下在长安坚持这些日,已经很了不起了,如今叛军主力全力攻打潼关,潼关将士伤亡惨重,长安城内再次人心惶惶,陛下也动摇了,若潼关骤然被破,天子来不及离开长安,落在叛军手里的话,天下才是真的亡了,所以纵然天子不愿巡幸,我等臣子也要力劝天子离开长安的。”
顾青缓缓道:“我的安西军刚刚收复洛阳,又在函谷关大战一场,我打算让大军休整几日,然后开赴潼关,驰援高仙芝……”
李泌又摇头:“潼关已换将了,高仙芝封常清被召回长安,陛下令哥舒翰为潼关守将……”
顾青大惊,接着大怒:“这是谁的主意?临阵怎可换将!简直是胡闹,高仙芝是当世名将,他为何不能守潼关?”
李泌冷笑:“是杨国忠的主意,哥舒翰与杨国忠交好,守住潼关便是一桩旷世奇功,如此大功怎可让杨党之外的人拿去?当然要让哥舒翰上。”
顾青愈觉心凉:“如此危急关头,居然还在党同伐异,谋夺自己的利益,这个朝堂真是……”
“非朝堂之过,而是杨国忠之过。”李泌强调道。
顾青没吱声,杨国忠固然该杀,但李隆基好得了吗?他若不同意,高仙芝能被撤换下来?
第四百七十八章 重耳在外
顾青前世看影视剧时,曾经见过一句台词,“党争,亡国之道”。
那是的顾青很年轻,不懂为何党系之争会导致亡国。
今日此时,当潼关换将背后的内幕被揭开,顾青对这句话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
李隆基,杨国忠,包括太子李亨,在这天下危急的时刻,他们仍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着小算盘,为各自的派系谋好处,长安外的乱象视如不见,仿佛与自己无关,他们眼里只有看得见的利益和所谓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