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朝廷的花销也大啊,尤其是随着高产种子的大面积推广,小冰河气候的持续,朝廷每年要花费大笔的银两赈灾,内阁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各地送来的折子,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要求朝廷减免赋税或是下拨银两救灾的。
负责审核这些折子的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如今看到要求拨发赈灾银两的折子就头疼,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陕西、山西两地流寇作乱,卢象升率领三万新军在那里平叛,每天花的粮饷如同流水一般眼看着都朝廷的财政快撑不住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能褥羊毛的地方,韩爌当然不想放过。
这时,孙承宗也发话了:“好了韩大人,既然江宁侯已经答应将日后将吕宋的收益上缴三成,那就三成好了。”
孙承宗说到这里,将目光转向了杨峰:“江宁侯,既然陛下已经答应你的条件,本官也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咱们事先也要说好,朝廷可以将军政之事下发给你,但朝廷还是要派遣官员驻扎在吕宋,负责监督审查吕宋各地的收益,你可答应?”
“没有问题!”杨峰答应得一场痛快。
孙承宗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我可以把吕宋的军权和政权都给你,但是财权我还是要监督的,否则你们若是欺瞒朝廷做假账怎么办,总不能连这点好处也不给朝廷吧?
杨峰正是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这才答应得异常的痛快。三成的收益而已,相比起杨家日后子子孙孙得到的好处这点收益简直不值一提。
经过了当今皇帝和内阁的一致通过,这也意味着已经扫平了所有的障碍,接下来就是下旨通行天下了。
心情大好的杨峰突然又问了一句:“陛下,诸位阁老,若是有一日我领兵荡平了南洋,不知那里是否也能按照吕宋之事一般处置啊。”
孙承宗“……”
朱由校“……”
看到神态各异的众人,杨峰也知道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打了个哈哈后就将话题略过去了。
这顿午膳与其说是吃饭,还不如说事讨论问题,当吕宋的事情定下来后,孙承宗三人也顾不上喝酒,很快便向朱由校告了一声罪,随即告辞而去。
看着离开的三人,朱由校原本笑吟吟的脸色慢慢收敛了起来,只见他轻叹了口气看向了杨峰,“杨爱卿,你一定要离开大明弃朕而去吗?”
杨峰也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陛下,臣也不想如此,但随着下面的摊子越来越大,臣愈发感到有些事情还是尽早处置的好,否则若是等到日后再处置的话搞不好就会影响到咱们君臣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