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页

“传本王的命令,用巨石封砌城门!”济尔哈朗道。

封砌城门,明军攻不进来,但他们也是出不去了。

此令一出,城中的老弱一个个都是色变,郑亲王,这是要死守到底了啊。

三日后,周遇吉率领的一万大明精锐抵达赫图那拉,次日,吴三桂马科刘肇基统领的一万三千兵马亦出现在赫图那拉城下,双方成功会师,将赫图那拉团团包围。

周遇吉派人劝降,但城中不应。

因为多尔衮撤退的秘密,城中剩下的也几乎全部都是建虏本族,虽然一个个都知道死期将至,但却没有人出城向明军透露消息。

因此,周遇吉吴三桂等人在第一时间并不知道多尔衮和顺治伪皇帝已经逃走。直到几天后,他们才得到了城中多尔衮和伪皇帝可能已经往东逃窜的消息,几人都惊,放跑多尔衮和伪皇帝可不是小疏忽,四人都可能被责罚,于是四人紧急商议,决定周遇吉和刘肇基继续围困赫图那拉,并等待后续主力和火炮,吴三桂和马科绕过赫图那拉,轻装前进,前去追击多尔衮和伪皇帝。

议定之后,吴三桂和马科急急去追。周遇吉和刘肇基则急急禀报后方的孙传庭。

五日后,孙传庭史可法统帅两万步兵主力抵达,接下来的几天里,军中火炮也陆续来到,赫图那拉地区道路难行,山高林密,红夷大炮是不可能随军的,此时到达赫图那拉的大部分都是轻型火炮。

但也足够了。

赫图那拉小城小地,虽然城墙看起来很坚固,城墙还挖掘壕沟和各种防御工事,但对经历了松锦以来的一系列激战的大明精锐来说,赫图那拉根本不算是什么。

四万大军围着赫图那拉,总攻之前,孙传庭再次遣人劝降。

这一次派出的是在大凌河投降的建虏裕郡王硕塞。

硕塞是黄太吉的第五子,福临的哥哥,论起来也是地位尊贵,他在城墙哭喊,说,天命已尽,请求济尔哈朗不要再顽抗了,出城投降,以保全城中的女真部族,王师答应,但是投降,不伤城中一人,如若顽抗,王师攻破赫图那拉,必不留一人。

但回应硕塞的是一声炮响。

赫图那拉城中的火炮不过三四门,且都是陈旧的老炮,威力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