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页

而这其中,功劳最大的并不是左右两路步兵按时抵达战场,也不是后路截击的李定国的大宁骑兵和张家口塞外三部,神兵天降,而是谷正春率领的一个夜不收的千人队。

正是在他们的潜伏疾行,观察细密,默契配合之下,车臣蒙古布置在长城周边的探骑,才会一一被清除,车臣汗也才会变的又聋又瞎,危险临近而不自知,直到大明军队进入他十里之内,他才猛然惊觉,但包围已成,战局已经不是他可以改变的了。

夜不收,功莫大焉。

这其中,除了作战素质和高昂士气之外,大明夜不收的侦查小队配备的千里镜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有了千里镜,每一个夜不收小队都可以在三里之外就发现车臣蒙古的探骑兵,而车臣蒙古兵却不能知道,双方不在同一个起点,虽然蒙古侦骑兵特别能受苦,能力也强悍,但却已经不能先知先觉的发现敌人,被大明夜不收逐一清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臣在!”

夜不收游击将军,谷正春纵马而出。

——不同于其他将官的重甲,谷正春只披挂薄薄的轻甲,挂腰刀水壶,马鞍上短弩和短把遂发鸟铳,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但脸上却满是风霜,嘴唇干裂,皮肤哟嘿,沧桑的像是一个五十的老人,这正是多年的塞外风霜,晓伏夜行所造成的结果啊。

看到谷正春,朱慈烺忍不住就想到了董朝甫——一个为大明边防贡献了一生,但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老将。

“谷正春,你是此战胜利的首功,朕擢你都督佥事,加参将,赏银元一百,”说着,朱慈烺将自己御用的千里镜取出了出来:“乃是朕心爱之物,跟随朕已经有七八年了,今日,朕将它赐予你。望你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为我大明之眼!”

谷正春急忙滚鞍下马,拜伏在地:“臣惶恐,陛下之物,臣岂敢受?”

“拿着吧,在你手中,它更有用武之地。”朱慈烺笑。

谷正春这才受了。

见陛下赐物给谷正春,众将既羡慕,又期望,或许将来不久,自己也能立下大功,为陛下所赞许。

“罗额尔德尼、哩克图、那日松!”

朱慈烺转身。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