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页

写下紧急奏疏,命令立刻通过海路,送往京师之后,高斗枢召集周遇吉和诸位参谋,密议朝鲜之事,并推演城外敌军可能的变化。

——朝鲜反正,半岛风云变色,多尔衮会不会抽调济尔哈朗的兵马,转而去征讨朝鲜呢?

另外,如果朝廷有令,他们又有没有能力去救援朝鲜呢?

……

“经略!”

正讨论间,脚步声急促,传令的中军旗牌官急急闯了进来,抱拳躬身:“经略,建虏正在拔营,好像是要撤退!”

“嗯?!”

高斗枢一惊,随即迈步往外奔:“走,去看看!”

一连十天,建虏都没有发起攻击,安静的仿佛和白雪融在了一起,现在却忽然拔营,不禁让人又惊又喜。

……

果然。

建虏正在拔营,而且看起来十分的匆忙,站在金州城头,举着千里镜远望,可以清楚的看到,建虏传令兵来回奔驰,传达命令,各部紧急收卷帐篷,整理车马,将所有的粮草辎重都装上车,然后急急离开。

整个金州以北,鼎沸一片,原本层层叠叠的建虏营帐很快就都消失,幻化成了一面面的军旗和湍起的白雪烟尘,伴随着建虏焚烧带不走的一些器具,那滚滚升起的黑烟,在雪满大地的掩映下,显得十分突兀。

不过一个多时辰,建虏大军分批分次的撤退,代表济尔哈朗的王旗大纛,也很快就在一大团蓝衣蓝甲的护卫中,离开北岭之外,往复州方向撤去。

断后的是汉军旗。他们于原地驻守,直到下午时分,才缓缓退走。

见建虏大军真的退走了,金州内外,所有人都是微微松了一口气,虽然这半个多月来,北岭不动如铁山,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建虏猛攻,给建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城里城外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除了重炮轰击,建虏对北岭毫无办法,只要继续坚守,等到春暖花开,建虏不退也得退了。

现在建虏提前退走,在欢喜的同时,众人也感到肩膀上的重担一下就卸去了不少,心情自然就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