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看陛下,看内阁。
……
历史上,就明末各个藩王的表现,蜀王楚王福王,都是一丘之貉,面对危局,全部一毛不拔,如果说,福王楚王被杀之时,大明朝还没有到最后的倾废,崇祯帝依然坐镇京师的话,他们仍然有期盼之外,那么蜀王朱至澍的被杀,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有明一代,蜀王府“富甲天下”,明末张翰曾经游历各省,后来在《松窗梦语》里面总结道:“蜀王府富甲于诸王,一省税银皆供蜀府,不输天储也。”意思是,蜀王府里的财富,和朝廷户部的银库差不多,由此可知蜀王府的富庶。
崇祯十七年,四川兵急,但当时成都犹有甲兵三万,士民踊跃上城守卫,各地援军也先后到达,大事犹有可为,众官向蜀王请饷,蜀王却哭穷道:“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
主持成都城防的四川巡按刘之渤当场怒道:“王爷!承运殿无人买得起,唯有李自成是受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蜀王还是“不悟”。
蜀王都不肯出钱,其他人就更不愿意了,当天成都的郡王、缙绅就逃跑一空。
几天之后,张献忠大军杀到,在没有钱粮的情况下,成都坚城很快就被攻陷,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刘之勃先后战死。
这个时候,蜀王朱至澍才嚎啕大哭,后悔不迭,但已经是晚了,最后,绝望的朱至澍和王妃一同跳进了王宫里的琉璃井中。
三天之后,蜀王尸体被捞了出来,张献忠亲自砍了三刀,然后让人抛进了锦江,其世子被杀,世子妃为“娼户”。蜀王宗室及家人总计数万人,除了一个远支的郡王逃出生天之外,全部被杀。蜀王府的巨额财富,一些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一些成为了日后“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的一部分。
这样的王,可恶不可恶?即便有福王楚王襄王的前车之鉴,但却依然一毛不拔,有这样的宗室,大明想不亡也难。
前世读史,朱慈烺就知道蜀王的恶劣,今世穿越而来,发现蜀王朱至澍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吝啬小气,一毛不拔,对金钱看的极重,虽然自诩为文人,但却一点都没有学到圣人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诲。
去年修建《宗室条例》之时,朱慈烺在天下的一字亲王中选了两个,一个是开封的周王,另一个就是四川的蜀王,对于周王,朱慈烺是实实在在的要用,因为不论是现在的周王,还是过去的老周王,都是识大体、知大局之人,面对朝廷和天下的困局,皆有出力之心。
蜀王朱至澍却不同,从一开始朱慈烺就知道,朱至澍喜欢的是花花草草和自己府库里的银子,对于天下之事和黎民百姓的安危,并没有什么兴趣,在蜀王看来,那是皇帝的事情,他一个亲王,安安稳稳地享福就可以。
而这,是朱慈烺不能容忍的,不止是因为朱至澍在历史上的恶劣表现,更因为他府库里的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