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知一二,河套自古就是上好的牧马场。战国时,赵武灵王向北开拓,进取河套,在河套设立云中郡,汉武帝时,命卫青收复河套,设朔方、五原、西河三郡,唐肃宗也曾经在河套屯兵,继而平定安史之乱……”李岩回。
朱慈烺点头:“卿说的很好,河套出产良马,我成祖文皇帝也曾经北逐蒙古,收复河套,但可惜没有继续经营,后来渐渐为蒙古人蚕食,世宗皇帝时,三边总督曾铣上《请复河套疏》,厉兵秣马,试图收复河套,可惜为奸人所害,从此我大明彻底的失去了河套之地。我大明疆域从南到北,绵延数千里,虽然富有四海,但却没有一处养马地,以至于受困于蒙古和建虏,一直无法以骑兵和他们抗衡,但是我大明能够拥有河套,每年产出良马万匹,又何惧建虏和蒙古?”
听到此,李岩明白了,也激动了。
原来陛下是要收复河套!
虽然做过流贼,但李岩骨子里还是一个家国天下的读书人,对于河套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更深,能文能武的性子更是令他身上少有文人的迂腐,对于收复河套,将汉唐故土重新归于大明的心思,一点都不必朱慈烺弱,听到朱慈烺有收复河套的心思,他如何不激动?
同时,陛下令他招降李过,不止是为了圣君仁慈,怜悯李过等人的性命,更是为了收复河套,以振大明的军事,两者联系在一起,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李过等人要归顺朝廷,得到朝廷的认可,就非是在朝廷收复河套的过程中,出战出力不可。
这才是陛下派人到河套招降李过的最大原因。
同时的,这也是李过最大的机会啊,如果没有功绩,只是向朝廷请降,怕是难被重视。
李岩再一次跪倒,激动道:“臣明白了,臣一定说服李过,配合朝廷,以为收复河套建功!”
朱慈烺欣慰点头:“河套之地,不止是我大明,亦是我汉人最适合的养马地,有了马,我大明军事才可以振作,北到瀚海,东到辽东海参崴,西到吐蕃,我大明军队才能南北驰骋,东西纵横,从这一点上来说,河套为我大明百年军事大计,一点都不为过。河套更为我汉唐故土,你字汉泉,望你不负所托,说服李过,令他在河套游击,牵制沃尔都司(鄂尔多斯)部,但是时机成熟,我大明就会兵出长城,收复河套!”
“臣,遵旨!”
李岩重重叩首。
再抬起头时,他一脸坚毅,眼神微微激动,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医者,而是身负重令的使者和即将远行的将军。
见李岩毫不意外的欣然领命,朱慈烺微微点头,目光看向田守信。
田守信会意,向他一招手。
一个全身甲胄,圆盔红缨的小将走进殿中,在朱慈烺面前跪倒:“参见陛下。”
李岩觉得声音熟悉,侧头看去,发现却是李来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