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贼死了,死的好啊。”
“不枉朝廷在秦兵身上用了那么多的钱粮,孙白谷,总算有所交代。”
“陕西平了,中原终于可以安定了。”
群臣兴奋的议论,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
当然了,李自成虽然死了,但其部下却并没有放下武器,投降朝廷,据孙传统的奏报,在官军的四面围剿之下,李过李双喜等人走投无路,最后率领残匪千余人,越出长城,往河套蒙古草原跑去了。
是否追击,孙传庭自己不敢决定,上疏朝廷。
为什么不敢决定?因为大明大军如果追出长城,那就会和盘踞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蒙古部发生冲突,在辽东战事和湖广战事之下,是否再要和鄂尔多斯蒙古发出对抗,需要大明朝廷通盘考虑,不是三边总督自己就可以决定的。
同时,河套是大明军政的一个禁忌,孙传庭深知其理,因此不敢轻易决定,非是上疏朝廷不可。
“河套?”
听到这两个字,朱慈烺心中颇为感慨。
有明一带,大明战马极度缺乏,原因就是缺少牧马场,但其实最初之时,大明并非没有养马之地,这个养马地就是河套。
何为河套?
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这里单指黄河河套,也就是宁夏一代。
黄河自青海东来,遇到贺兰山阻挡折向正北,又遇到阴山折向东,再顺着吕梁山脉向南奔流,在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河套”,由于黄河水的滋润,河套自古就是水草丰美的平原,水网密布,可耕可牧,素有‘塞北江南’之称。
这样的地方,自古就是良好的牧马场。战国时,赵武灵王向北开拓,在此地设立云中郡,为赵国产出战马。赵国灭亡后,河套落入匈奴之手,其后汉武帝命卫青收复河套,在此设朔方、五原、西河三郡,也正是因为有河套这个养马地,汉帝国才能在和匈奴的征战中,源源不断的产出战马,以立于不败之地。
明初,大明北逐蒙古,再一次收复了河套,只可惜,成祖之后,大明放松了对塞外的经营,蒙古人鄂尔多斯部逐渐南侵,又一次占据了河套平原,从此大明就彻底了失去了这一最好的牧马场,以后的百年间,大明战马产出困难,在和建虏的交手中,屡屡落入下风,甚至最终灭国,某种意义上讲,失去河套马场,没有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