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拜见隆武帝,一时之中,他竟然是痛哭流涕。
朱慈烺知道他为什么哭?不是因为被左梦庚软禁,受了委屈,而是因为他自责终究是没有能劝住左梦庚,辜负了朝廷,觉得愧对使命。
朱慈烺温言劝慰。
但史可法依然不能自我原谅,他摘去纱帽,坚辞南京兵部尚书之职。
“朕不准!”
朱慈烺道:“当日朕派卿到襄阳,本就是与虎谋皮,朕并没有期望你能成,只期望你能稳住左家父子,从今日看,你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左梦庚虽然一直都有异心,但却始终不敢妄动,直到朕亲自南下,才逼的他不得不铤而走险,这一切,都是卿的功劳啊,卿怎么能说,劳而无功,愧对朝廷,愧对天下呢?”
“陛下……”史可法感动。
“不要说了,建虏未灭,流贼未平,朕是不会同意你在这种时刻去职,到乡野去享福的。左梦庚之乱虽然平息,但左营整编才是艰巨的开始,这个担子,朕决定交给你,也只有你才能承担起来。”
说着,朱慈烺双手将史可法搀扶起来,望着他的眼:“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卿乃朝廷重臣,是朕的肱骨,切莫责己过甚啊。”
“陛下~~”
史可法再哭。
……
左梦庚叛乱平息,其人身死,如何处置左营和左营众将,是大明朝廷要立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过往,华夏王朝对这种叛乱类军阀的处置,一般两种做法,如果王朝强盛,那就会将类军阀拆散,分散各处,令他们再难合力。又或者是杯酒释兵权;如果王朝孱弱,不能强力剿灭,就只能退而求此次,用一还算忠义的人选为类军阀的头领,继续督帅其军,唐末藩镇基本都是这么处置的,甚至到了最后期,唐王朝已经无法控制人选,只能是谁的实力大,谁就为头领,这也就导致军阀实力越来越强,对朝廷越来越轻视。
现在的大明王朝虽然称不上强盛,但中兴气象明显,内外连续的大胜,更是堆积起了朝廷的威严,因此,朝廷对左镇的处置,当然是要施行前法。
马士秀,惠登相,郝效忠,金声桓,徐恩盛,常登等左营中高级将领,全部被隆武帝召入京营,授以相应的职位,不过他们的职位都是“虚职”,有职无权,有职无兵,隆武帝在京师赏赐他们住宅,准他们带三到五十个亲兵一起入京。
而一旦进京,这些人就不再是私人的家丁,而是朝廷正式的官兵了,受京营军纪约束,军饷待遇和升迁也不再是由马士秀他们单独就可以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