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他们印刷,校对,发行这些书籍,赚来的银子再进入内廷库,对内廷形成反哺。
乾清宫“敬天法祖”牌匾的书写者,书法家,前司礼监大掌印高时明,被隆武帝任命为了皇家书局的管事,这些天正忙的脚不沾地,
二十四衙门改制,成立审计监和皇家书局,人得其用,少了很多的闲人,这也是朱慈烺一直以来的策略。
大明皇宫人数众多,前世里有人在野史记载,说大明皇宫的宫女和太监加起来,有十万人之众,虽然这个人数一看就是夸张(胡说),但整个皇宫有一万多将近两万人,却是没有错的。
这么多人,一下子忽然全部遣散是不现实的,不说他们出宫之后的生计,只说宫中秩序就会乱了套。
因此,朱慈烺定下的策略是,徐徐减、徐徐放,压缩宫中各种不必要的开销,合并不必要的衙门,打击贪墨,与时俱进,给太监们找到自谋其力的一技之长,皇家书局就是在这种思路中成立的。
最终的目标,整个紫禁城,宫女加太监,不超过两千人,甚至等到以后科技发达了,有机械助力,百人也可以。
——皇帝都如此,各地藩王自然就更不能多养太监和宫女了。
而今年的预算书,在他强力节俭的要求和督促下,内廷预算,一共是八十万两加二十万两。
为什么要加二十万两?
这二十万两乃是为永王和坤兴公主的婚事而准备。
而照隆武帝的旨意,以后每年都要有百分之五到十的缩减,最终目标,紫禁城一年的开支用度,不超过四十万两银子……
注:明清宫中支用,最少为咸丰皇帝,曾经有一年只花了四十万两银子。清末时,皇室支用却达到了高峰,宣统元年,各种仪式下来,皇室一年就花了一千万两。
第983章 襄阳有变
内阁值房。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