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的府门前,很多士子学生正在求见。
“老师,明年隆武新科,殿试只考农政和数学,试行科举新制之事,你就不说一下吗?”
“农政和数学,何能和圣人之学相提并论?三科并考,我等不服啊~~”
“老师,有人说你赞同试行科举新制,是真的吗?”
钱谦益听在耳中,苦笑在心中。
如果是在野,没有礼部尚书的头衔,无官一身轻,他倒是可以慷慨激昂,对新君试行科举新政的做法,提出质疑,甚至是激烈反对,但现在穿了这份官袍,他却不能这么做了。
——隆武帝试行科举新制,态度非常坚决,朝中反对的人,不是罢官就是流放,他如果此时站出来,还没有穿热乎的官袍,怕是立刻就要被剥去了。
……
府门外。
激动的士子学生还没有散去。
——北京派人到南京传旨,宣布试行科举新制之事,南部六部尚书侍郎一起票拟,牧斋先生是投了赞同票的,今日牧斋先生闭门不出,看来一定是真的。
连牧斋先生,都背叛了圣人之学了吗?
……
虽有波澜,但几项改革,最终还是艰难的起步了,大明这艘巨轮,也终于是航向了正确的方向。朱慈烺心情极好,下午照例去往坤宁宫,陪挺着大肚子、已经快要临盆的皇后颜灵素逛花园,在他的特准下,小宝也进了宫,但却不再每日跟在姐姐身边,朱慈烺给他找了两个内监,一个翰林,每日教他读书。
“永王年岁不小,该大婚就藩了,坤兴还是没有走出来,每日里郁郁不乐,偶尔还哭泣。皇太后催过一次,说该是为坤兴选一个良善的驸马了。”颜灵素轻声说道。
成为皇后之后,颜灵素其实也是一天都没有闲着,大明皇宫里的繁忙事务,比之一方县令,也差不了多少,所幸她秀外慧中,从小读书写字,又有张皇太后的帮扶,一个月下来,对宫中的事务,就完全熟稔,司礼监以下,所有人都不敢小瞧这年轻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