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页

“白广恩本系流民出身,蒙先帝破格简拔,以为一镇之总兵,然其不思报效,拥兵自重,前有松锦擅逃之耻,后有运河不报之罪,更勾连朱慈炯,带兵进京,杀害忠良,谋求非分尊荣,三罪合一,着即革去一切职务,提拿回京,交刑部兵部审理!”

……

京师。

对于白广恩的处置,朱慈烺其实是犹豫过的,他犹豫的并不是白广恩的罪行,而是担心白广恩会狗急跳墙,带兵作乱,为此,他和蒋德璟李邦华密议数次,又征询堵胤锡的意见,最后终于是下定决心,认为白广恩非是处置不可,不然朝廷的威信无法肃立,军头们会更嚣张,他这个刚刚登基的新君,也有可能被人看破手脚,玉田兵的使用,更是会投鼠忌器。

倒不如快刀斩乱麻,去了这个隐患。

另一个原因是,朱慈烺想给襄阳的左良玉立一个榜样。

一个唐通,一个白广恩,同样的错误,不同的态度带来不一样的待遇,或可为左良玉借鉴。

何去何从,就看左良玉如何想了。

朱慈烺并没有冒然下令,他先是令李晃携带他的密旨,去往三河和蓟州,见了潘永图和佟翰邦,反复商议,制定了一个稳妥的索拿之策后,才令潘永图执行。

于是就有了今夜之变。

白广恩和其侄子白良柱押入京师,由刑部审理定罪,其之部将,一律无罪,仍任原职,朝廷调精武营副将刘耀仁为玉田总兵,到任之前,一应事务,暂由顺天巡抚潘永图处置。

而到任之后,刘耀仁自当照着京营的治军之法,对玉田兵进行整饬,将白广恩烙印在他们身上的军阀气息,一点一点的洗去。

……

就在白广恩被拿下的同时,军情司的一道密报,飞入了京师。

左良玉,死了。

放下密报,朱慈烺脸色凝重,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日左营会急急逃走了?原来左良玉早不能理事,军中大权都已经落入了左梦庚的手中,而左梦庚能力全无,野心却不小,在其岳父王世忠和一干心腹将领的支持下,他们先是秘不发丧,封锁了左良玉病逝的消息,在奔回襄阳之后,又扣押了入城劝说的史可法,现在左梦庚和王世忠密议,准备趁着崇祯帝薨逝,新君继位的时机,以众将联名的名义,一来向朝廷报告,左良玉病逝,为左良玉讨要追封;二来向朝廷奏请,推左梦庚为继任平贼将军和湖广总兵官。

奏疏已经写了,正准备送京,被李若链整饬、重新迈入正途的军情司开封分司,获悉了消息,急忙向京师飞鸽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