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页

太子提出了“国债”,这忽然出现的概念,令群臣新奇又惊异,他们激烈争论,对国债是否可以施行,相互言辞交锋。

和刚才不同,支持者的言论,渐渐多了起来。太子说的有理有据,又或者,这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不说赈济灾民的粮米,各部官员的俸禄。都还欠着半年了,如果有了银子,他们才有发俸的可能。

有人想,太子一连说出三条建议,俨然是胸有成竹,早有准备,照过去两年的经验看,太子提出的建议,都是利国利民,这一次应该也是不会错的。

群臣激辩,御座上的崇祯帝脸色却不是太好看。

如果能快速筹到了一百万两银子,渡过这个年关,那当然是好的,但朝廷的颜面也是重要的,虽然太祖皇帝曾经向商人沈万三借钱,但那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是否有这样的时机呢?天下百姓又会不会因此而小看他的这个“穷鬼皇帝”呢?

写票据,给利息,发行一百两,来年利息就需要六万两,这不是让那些奸商占了朝廷的便宜吗?

另外,儿子的脑子里为什么总是有这一些出人意料,奇离古怪的想法呢?

如果朝廷用了,岂非又是证明了太子的英明?

但如果不用,又去哪里找寻这笔钱粮?

没有钱粮,京畿岂不是要动荡?

崇祯帝越想越焦躁。

殿中的争吵也进行了有一段了,皇帝迟迟不说话,作为首辅的周延儒察言观色,却也揣测不出皇帝的心意,眼见殿中争吵越来越激烈,他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待殿中的争吵稍微平息之后,他望向傅永淳:“户部什么意思啊?”

对户部来说,太子的建议,就像是一根缓解他们危机的救命稻草,或者说,这是推卸责任的最好方式,不管此事成不成,他们都成功的将危机转移了。因此,傅永淳第一时间在心里就已经同意了,但因为皇帝和阁臣都没有发表意见,所以他也不敢轻易站出来,只是和站在身边的户部侍郎王鳌永相互商议,两人很快就取得了共识,此时见周延儒问,傅永淳急忙拱手道:“户部以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户部可以尝试……”

只说尝试,并不说一定能成功。老官吏,果然奸猾。

但周延儒并不满意,他脸色一沉:“太子殿下三条建议,户部做来,可有困难?”

官场问话,都是有学问的,周延儒的问话,隐隐是有拖延之意,只要傅永淳说有什么什么难处,暂时还做不到,那么,今日的议事就会到此为止,散朝之后,各部再商议,等到周延儒弄清楚崇祯帝的心思之后,以后再推行也不迟。

傅永淳也是老官吏,鸡贼的很,立刻就明白了周延儒的意思,身为户部尚书,对首辅的意思,不敢不遵从,急忙拱手,正要说拖延之策,忽然就听见太子高声道:“父皇,儿臣以为,户部当然是有困难的,其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国债的发行,而是如何号召百姓购买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