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页

如果姜镶不那么积极,只是观望,哪怕是李自成兵临大同城下再投降,甲申之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姜镶之祸,甚矣。

姜镶虽然是大明将门世家出身,但其心中毫无忠义,只为个人利益打算,闯来了降闯,清来了降清,膝盖软趴趴,是人就可以跪。

这样的人,朱慈烺心中厌恶。

但就实务来说,姜镶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带兵还是有一套的,顺治六年,他在大同反正之时,面对多尔衮统领的十万大军,坚守半年,令多尔衮束手无策,最后多尔衮本人也病死在大同城下。由此可知,姜镶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对姜镶这样的人,用肯定是要用的,但不能重用,朱慈烺想着,找机会,还是要把姜镶从大同总兵的位置上换下来,虽然松锦之战中,大同兵精锐尽失,但大同镇是大明九边重镇,为京师西面的门户,境内民风彪悍,又临着蒙古,青壮年多会骑马,有不错的兵源,这样的地方,交给姜镶这样三心二意,没有忠义的总兵,朱慈烺是不放心的。

王辅臣和姜镶,一个观察,一个保留使用,而对于宣府总兵周遇吉,朱慈烺却是毫无保留,一心一意要重的,顺义之战时,宣府骑兵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因此在分配缴获的蒙古战马时,朱慈烺给宣府镇多分派了两百战马,甲胄辎重,更是不吝给予。

周遇吉不善言语,对太子殿下只是感激。

永平府之战后,建虏主力已经退出了长城边关,大军留也无用,于是朱慈烺令顺天巡抚潘永图暂时留守遵化,和蓟州总督赵光捁餐涸鸺恢莘老撸苑澜采币桓龌芈砬梗缓笏柿煺殴10馊稹18苡黾18砜啤114笸8仆ā坠愣鳌13獾扔泄x祷鼐┦Α?

而就在到达京师的前一天,他收到了军情司萧汉俊送来的密报。

看完密报,朱慈烺脸色沉沉。

这已经是近期萧汉俊送来的第三封密报了。

三封密报都不关军务,不关朝政,只关两个字:流言。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想不到堂堂大明太子,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烦恼。

说他和建虏达成了朝廷不愿意和建虏达成的秘密协议,所以建虏才退兵,这实在是一种侮辱,朱慈烺觉得,建虏派人传播这种流言,不但侮辱他的人格,也是在侮辱了崇祯帝和大明百官的智商——如此拙劣的谎言,我那父皇岂会相信?

但是当看到京师最近三天忽然流传开的那四句童谣,他额头立刻就冒出了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