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入塞,黄太吉却是一次也没有带过他们三人,原因很简单,这三人虽然投降时间日久,但建虏对他们的提防却是始终存在,不同其他投降的明将被分开、打散使用,尚可喜三人的队伍始终是自成一体,就像是八旗奴才只认八旗旗主一样,他们的部下也只认他们三个人,不论是降是叛,他们三个人就可以决定,如果是入塞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变故,这三人幡然醒目,率领部队忽然反正,重归大明,建虏根本无法节制。
或者说,即便他们三人不变,但他们三人的部下起了异心,胁迫或者杀掉三人,也都足以引起大乱。
这一点,和已经被建虏完全控制的汉军八旗不同——去年八旗改制,尚可喜由原本的天佑军改成了汉军镶黄旗,但旗号虽然换了,他天佑军的实质却并没有根本改变,依然是唯尚可喜马首是瞻。
因此,尚可喜孔有德三人,每一次都是留守,尚可喜在海州,孔有德和耿仲明在广宁,有建虏留守部队的监视,黄太吉也不怕他们三人搞出什么事情来。
原本,留守在家就是平平安安,吃喝玩乐,等黄太吉回来,还会有赏,但尚可喜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胆,破天荒的从盖州登岸,在辽南出现了!
初听到消息,尚可喜几乎不敢相信,就和去年他听到,豫亲王率兵入塞,结果吃了败仗,连七贝勒阿巴泰都被明人生擒一样,作为曾经的大明将官,他对明军的战力,太了解了,即便是明国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在建虏八旗面前,也占不到便宜,何况内地的那些兵马?但想不到啊,豫亲王十万人入塞,不但一无所获,而且还损兵折将,从那时尚可喜就隐隐意识到,局势怕是有些改变,不过他依然不认为,短时间之内,明国有能力发起反击,毕竟明国的九边精锐,在松锦之战中,几乎损失殆尽,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恢复元气的,而大清不会给明国恢复的时间,一定会猛追猛打,去年豫亲王入塞失败了,今年皇上御驾亲征,就是明证。
大军已经入塞,明军不想着抵御,竟然派兵到辽南,尚可喜颇为震惊。
“明军势大,请王爷发兵救援!”
盖州派来的求援使者,见到尚可喜就下跪。
军国大事,尚可喜不敢怠慢,他急忙去见萨必图,然后决定萨必图坐镇海州,他尚可喜立刻带兵,前去救援盖州。同时急急报于沈阳的济尔哈朗。
尚可喜率领两千天佑兵,急急出了海州,往盖州而去,路上又从各处田庄、屯子抽兵,兵力达到三千,不想刚行到半途,就遇上了从盖州逃出来的溃兵,溃兵说盖州已经失守,正白旗梅勒章京伊勒慎已经战死在了城中。
这一下,尚可喜更是吃惊,怎么可能,盖州一日也没有坚守住?伊勒慎虽然老了,但他手下的一千建虏,可都是正儿八经的旗丁,以旗丁汉军旗,加上盖州坚固的城防,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失守?明军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强悍了?
既然盖州失守,也没有必要去救了,尚可喜急急带兵返回,他心中十分清楚,盖州之后,明军的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海州,海州距离盖州不过一百六十里,明军最快两日就可以到,他必须早做准备。
虽然是汉贼,但不得不说,尚可喜的带兵和判断,都是有一套的,在详细问过溃兵,知道明军主帅是宁远总兵吴三桂,攻陷盖州,使用的是炸城之术后,他在返归的路上,不但命令各处屯子和田庄立刻撤退,而且还试图挖掘道路,堵塞井水,以凝滞明军的进攻速度,就他对明军的了解,明军在攻陷盖州之后,一定会在盖州修整(抢掠)一天,而一天的时间,足可令他做很多事情。
但尚可喜错了,明军根本没有在盖州多停留,攻陷盖州之后,吴三桂对城中财物根本没有多看,只留下少部兵马在城中收缴战果,他则率领主力大军迅速离开,往海州扑去。
就明末能聚拢人心的几个人物来说,都有一个大特点,那就是不爱财,左良玉的兵马只所以能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但有财物,他都会先分给部下,自己只留极少的一部分,财去人来,人人都知道左大帅仗义,一些无路可走的兵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左良玉。而左良玉来者不拒,不管是麦是草,都要收到篓子里,但也因为如此,造成他的兵马良莠不齐,虽然人数众多,但军纪最差,战斗力也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