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是天启二年(1622年)的进士,从番禺知县做起,右佥都御史,巡抚,一直做到现在的总督,论年纪,他今年刚不过五十岁,但因为勤于政务,冲寒暑,废寝餐,以至于早早地就白了头发,刚五十岁,就已经是一头鹤发了,脸上的皱眉也比同龄人看起来更深邃,更沧桑。
历史上,张国维有白头巡抚的称号,建虏入塞,罗山兵败,他被贬斥之时,成千上万苏州人拦道跪拜,进万言书,为他求情,也因此,他才逃过一死,崇祯帝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令他驰赴江南练兵,而他出北京十日后都城陷。
明亡后,张国维继续抗清。顺治三年,张国维知大势已去,写下《绝命诗》三首,在家中的方塘里投水自尽,时年52岁。
这一世,因为太子之力,张国维早早地被任命为了宣大总督,接替陈新甲当年留下的烂摊子,整饬边关,严查商人走私,上任一年多,成效显著,现在宣府大同两地的边关,已经没有商人敢私自出关了,不唯皇太子的严厉手段,将晋商连根拔起,更因为张国维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彻底堵死了商人们贿赂骗道之路。
但宣大总督最大的责任,并不是查缉商人,而且整顿兵马,保证宣大两地,也是京师侧翼的安全,松山之败后,宣府兵和大同兵受创严重,尤其大同兵,几乎是精锐尽失,只有留守大同的一部分兵力得以保存,张国维到任之后,殚精竭虑,筹集钱粮,很好的支持了两地兵马的恢复。
今年建虏再次入塞,张国维派宣府总兵周遇吉先赴京师,然后统领大同总兵姜镶在后,朝廷原本给他们的任务是坚守居庸关,协防昌平,但没有想到,建虏突破了运河,太子殿下被围在了通州,形势突变之下,张国维肩上的担子,陡然加重——他必须统领京北所有的明军,迅速击溃阿济格,然后才可以救援通州。
阿济格虽然只有两万人,但都是骑兵,且阿济格本身就一名宿将,想要击败他,绝非容易,张国维和他麾下的幕僚都深知这一点,为求谨慎,幕僚建议他应该缓慢进军,先和刘肇基的京营兵汇合,再徐徐进逼阿济格——张国维麾下,满打满算,连昌平兵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人,加上刘肇基的两万人,才有兵力优势,也才能保有胜算。如果分开,很容易会被建虏各个击破。
幕僚的建议很中肯,但张国维却不能听从,原因很简单,通州战事激烈,太子危急,且阿济格已经围住了顺义县,要攻打顺义县城,他岂能再缓慢进军,浪费时间?
因此,张国维别无选择,毅然下令进军。
此时,望着前行的兵马,张国维思索的不止是宣大兵,更有刘肇基的京营兵和潘永图的顺天兵,只有三部配合得当,步调一致,才有击败阿济格的可能。
“报~~”
马蹄声响,三两个探骑从前方而来,其中一骑奔上山炮,向张国维禀报:“禀军门,周总镇距离顺义县城不过二十里,已经和建虏外围的游骑接战了!”
张国维脸色一变:“顺天兵和京营刘总镇那边呢,可有消息?”
“刘总镇已到顺义南面、距离顺义县城不过十五里的吴家营,正在备战,顺天兵那边尚没有消息。”探骑回。
张国维挥手:“再去探。”
探骑抱拳,急急去了。
张国维转看身边的一员大将,肃然道:“涵城,建虏势大,周遇吉怕是独木难支,你统兵加速前行,支援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