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页

马绍瑜袁枢等人回到驿馆,驿馆大门随即关闭,所有人都不得再出入。

袁枢表面冷静,心中却是焦急,他到沈阳的最大任务,并非是谈判,而是要寻机接触到洪承畴和祖大寿,但就建虏的戒备来看,不要说接触这两个人,就是驿馆也难迈出一步,怎么办?

同一时间,一辆马车正经过驿馆前面不远的街道,马车两边各有一个挎刀的护卫,左手边的那个护卫不经意的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驿馆——驿馆门前,穿着红色绵甲,手持长枪的正红旗军士将驿馆前后,团团围了起来,此外还有一队正红旗军士不停的巡逻,小小的驿馆,被围了一个里三层,外三层,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护卫皱起眉头。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正照着他沧桑的脸,他那只因为受过刀伤,而显得有点奇形怪状的耳朵,清楚可见……

第616章 如何化解

沈阳的谈判陷入僵局之时,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师,朱慈烺正在接见东印度公司的两个代表。

自从朝廷和东印度公司谈判,从东印度公司的是租借两艘大型三桅战舰和八艘小舰,大明预付了一部分的定金,同时准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短时间之内在天津靠岸之后,大明和东印度公司的关系,渐渐亲密了起来,今日,随两个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一起到京师的,还有六大船的粮米。

大明和东印度公司谈判,除了战舰,还和东印度公司签订了购买粮米的协议,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安南(越南),乃至吕宋(菲律宾)采购大米玉米,运至天津,大明用丝绸瓷器和茶叶进行交易,虽然这笔买卖算下来,东印度公司几乎很难获利,但因为大明为他们开了口子,准他们在广东(广州)直接交易,这么算起来,东印度还是有一定获利的,更不用说,和大明这么一个庞大国家通商,从长远看,对东印度公司绝对是重大的利好,这也是东印度公司会忍痛将战舰租借给大明的原因。

算上去年的两次,这已经是东印度公司第三次大规模的向大明运粮了。

在两个代表和六艘粮米之后,再有三五天的时间,第一艘三桅战舰和四艘小舰就会抵达天津。

两个代表是前导,一来是向大明交付粮米,请大明为接舰做好准备,二来也是向大明朝廷反应一些情况。

听完两个代表所说,朱慈烺愉快的心情,渐渐有点沉重起来。

东印度公司运来了粮米,第一艘三桅战舰也在途中,不日就可到达,这都是喜讯,但随着喜讯到达的,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一个月前,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在大明外海遭到海盗袭击,如果不是船员奋勇抵抗,用鸟铳进行还击,加上海风骤起,折断了海盗船的桅杆,说不定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就被血洗了。

事后,东印度公司一口咬定,事件乃是大明福建总兵郑芝龙所为——虽然海盗最后逃窜了,东印度公司并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但他们仍然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假扮海盗的,就是郑芝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