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页

看完信,朱慈烺眉宇间透出忧虑。

他忧虑的并非是建虏入塞,也不是辽东文武短浅的目光和困窘的钱粮,而是朝臣可能的掣肘。

虽然他坚壁清野、从长城峪口暂时撤退的策略还没有完全展开,但朝中大臣却已经听到了风声,已经有人心生不满,准备攻讦他的扰民政策了,他倒不是怕攻讦,而是担心消息走漏,被建虏提前获悉,因而改变入塞的路线和计划……

所以封锁消息、查缉建虏奸细的工作,必须更加重视,要当成生死存亡的大事去执行。

而这项工作,一个靠萧汉俊,另一个就要靠董朝甫了。

……

“总镇。”

已经是深夜,但刚回到临时住处的宁远总兵吴三桂还是召见了副将杨坤。

杨坤比吴三桂大五岁,是其父吴襄的老部下,深得吴三桂的信任,明日吴三桂将要跟随太子离开山海关,率军入关,杨坤则会跟随黎玉田返回宁远,主持宁远防务,吴三桂不放心,临行前要详细叮嘱。

杨坤一一记下,忽然道:“总镇,宁远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就算建虏大举来攻,卑职也有信心坚守半年,所以宁远无忧,倒是总镇跟随太子殿下入关,却一定要小心。”

“小心什么?”吴三桂脸色淡淡。

“太子殿下带总镇入关,明显是要借助我关宁铁骑的力量,和建虏骑兵血拼。胜了当然好,总镇一战成名,太子殿下又是国本,一旦太子殿下继位,总镇简在圣心,前途无量。可建虏八旗兵哪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总镇带兵的两千骑兵,是我宁远兵最后的本钱,一旦败了……丧师败地,太子是国本,不能自坠名声,他一定要找一个替罪羊,而总镇你,就是最好的人选。”杨坤脸色凝重。

杨坤名为副将,但其实却是他吴家的家丁,也因为如此,杨坤才什么也敢说。

“大胆!何敢涨建虏的志气,灭我大明的威风?”

不等他说完,吴三桂眼睛一瞪,桌子一拍就站了起来。

杨坤单膝跪倒,抱拳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