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朝廷的密旨,只是令太子抚军蓟州,总揽辽东,蓟州,宣大的兵马,以抵御建虏入塞,其间并没有提到辽东和宁远的守卫,但对太子提出的问题,在座的文武却都不吃惊。太子是国本,未来的皇帝,而辽东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从神宗皇帝到现在,每一任皇帝都为辽东焦头烂额,太子来到山海关,不可能不提辽东。
高起潜是监军,地位最尊,但照朝廷规制,他只可以“监”。并没有权力干涉军政事务,真正的一把手还是辽东督师。
辽东督师范志完清清嗓子,首先发言。
不得不说,范志完的口才相当了得,从宁远的守卫到遏制建虏的进攻,将建虏封死在辽东,说得头头是道,也怪不得能忽悠了崇祯帝,坐稳这辽东督师的位置。
但其观点却非常的陈旧,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筑城,筑城,再筑城。
听范志完的意思,他恨不得将宁远修建成一座超过京师的超级大城池,以遏制建虏的攻击。
就口才而言,范志完确有其先祖范仲淹的风采,只可惜啊,书生用兵,历来都是想当然,不说现在朝廷财力困窘,就是万历天启时,也不能任由范志完在辽东这么浪费。
何况筑城的战术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辽东的困境,大明修筑的锦州城,不可谓不坚固,但却依然落入了建虏之手,而且还搭上了九边的精锐。宁远城修建的再坚固又如何?如果建虏故技重施,派兵截断宁远和山海关的道路,挖掘壕沟,岂不又是一次松锦之败?
当然了,宁远比锦州稍好一点的是靠海近,有觉华岛的港口,转运军粮比锦州更方便,但松锦之战后,松山杏山锦州全部落入敌手,宁远孤悬关外,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最重要的是,大明在辽东已经完全处于劣势,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在辽东发起攻势,也因此,宁远就失去了作为战争桥头堡,逐步向前推进的意义。
比起宁远每年损耗的钱粮,宁远的存在除了能维护崇祯帝和大明朝的面子,朱慈烺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益处。
战争绝非只是修建要塞、战阵厮杀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天文,地理、粮草、士气、战机等一系列复杂、而且时时都会发生变化的条件和问题,单凭主观愿望,只想筑城,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范志完说话间,辽东巡抚黎玉田捻着胡须,微微点头,看来他对上司的想法还是相当赞同的。
朱慈烺暗暗摇头,范志完和黎玉田都是循规蹈矩的寻常官吏,没有什么过人的见识,黎玉田也就罢了,范志完在辽东督师的任上已经快一年了,又亲眼目睹的松锦之战的败兵,但却依然没有痛定思痛,反而走火入魔,一心一意的想要扩建宁远城,试图用坚城和大炮维持辽东局势,却不想大明朝廷的财政困窘。身为督师,目光太过短浅,只看宁远一城一地,实在是令人失望。
也因此,朱慈烺撤换范志完的心志,就更加坚定了。
范志完终于说完了,向太子深深一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