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页

皇太子的学业都是有课程表的,由詹事府制定,崇祯帝阅览之后,确定下来,少詹事,左庶子,东宫一干教导官员,照着执行就可以了。即便老师有更替,但照着课程表继续讲就可以。但黄道周不走寻常路,给朱慈烺的第一堂课,竟然是朱慈烺八岁之前就已经学过,到现在已经是滚瓜烂熟的论语。

朱慈烺初时有点不明白,但很快就明白了黄道周的用意。

原来,黄道周于崇祯九年之时就曾经担任过少詹事,为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才九岁,一部论语没有讲完,黄道周就被罢官回乡,而后继任的是王铎,黄道周对王铎颇有鄙视,不觉得王铎能做好太子的老师,今番重为少詹事,他想着拨乱反正,继续自己当年未完的课程。

当然了,也不是论语的全部,毕竟一本论语详细讲下来,没有一年是不可能的,黄道周只是挑选了其中的几个重点,着重向朱慈烺进行了灌输。

不得不说,黄道周确实是大家。

黄道周学识渊博,法家,儒家,兵家,甚至黄老学说,都有涉猎,一部枯燥的《论语》,竟然被他讲的绘声绘色。

原本,朱慈烺忧心建虏入塞,有点心不在焉,但黄道周讲的太精彩了,且生动有趣,不知不觉,他就听进去不少。一转眼,发现天色近黄昏,殿外回廊处,内监秦方好像已经等候多时了——太子明天出征,今晚要家宴,秦方是来请太子的,不过见黄詹事正在讲课,他不便打搅,于是就一直守在殿外。

黄道周却讲的热烈,根本不管殿下的秦方,更不管皇帝的家宴,当然了,他也是不知道太子明日就要出征。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向站在殿外的唐亮使了一个眼色。

唐亮心领神会,立刻令宫女提前进殿点灯。

黄道周这才不得不停了下来,门外的秦方急忙进殿,这一堂的课,才算是结束。

“殿下天资聪颖,只要专心学业,未来必然会是一位有道的仁君,”临走前,黄道周板着脸,目光直视朱慈烺:“但有句话,臣不得不说。”

“先生但讲。”朱慈烺拱手,行师礼。

“殿下尚在冲龄,学习治国之术乃是第一要务,骑马弓射,带兵杀敌,是武将们的职责,殿下切莫忘记了主次。再者,殿下身为国本,是天下万民的表率,切切不可和夷人走的太近~~”黄道周良苦用心。

朱慈烺知道,前一句指的是他常常待在军营,和武人为伍,后一句指的是红夷人,甚至是汤若望,心知黄道周这样的大儒,终究是太迂腐,难以与时俱进。心里叹息,脸上却恭恭敬敬地,一躬身:“谢先生,学生永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