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音和气势,最少也有五六百人。
朱慈烺脸色登时一变。
临清是一座商业城市,朝廷废除辽饷,开征厘金税,城中的商人必然大为不满。临清又学风极盛,文人众多,朝廷追逮赋,城中被波及到的读书人,必然也有相当的数字。而城中富户地主盐商众多,往上推几年,没哪一家不是欠税逃税的。可以说,朱慈烺提出的四策,废了废辽饷之外,其他三策都结结实实地影响到了临清。
这些情况,朱慈烺心中是有数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城中这些不满之人居然会联合起来,向他这个皇太子鸣冤——治国四策,全天下人都知道是皇太子提出来的,众人向他鸣冤,倒也算是找到了正主。
只是在代天出征、救兵如火的情况下,临清商人和士子在这个时候出头,不止是恶心了皇太子一把,弄不好还会耽误了救援开封的大事!
第371章 临清兵乱(3)
太子是色变,山东巡抚王永吉则立刻就满头冷汗了,怎么回事?临清民风一向淳朴,即便是士子,也很少有刚烈争执之时,今日怎么改了脾气,在太子驾临这么重大的事情面前居然敢跳出来,这不是找太子的晦气吗?身为山东巡抚,自己怎么事先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一个失职的罪名怕是难免了。
“王抚台。怎么回事?”吴甡厉声问。
“下官这就去查看……”
王永吉惊慌的拱手。然后带了几个蓝袍青袍的官员,急急到前方查看。
朱慈烺想了一下,目视刘泽清:“刘总镇,去节制你的亲兵,绝不可伤害百姓!若有一人受到伤害,本宫治你的罪!”
“是。”李泽清抱拳听令,转身急匆匆走了。转身之前,他一脸尊敬,转身之后,他表情却是充满了怪异——到现在为止,李晃所有的推断都是正确的,连时间都掌握得正好,看来计策必成,李晃李公公真是一个诸葛亮啊。
“好大的胆子!王永吉这巡抚难道是作假的不成?”
吴甡气愤不已。
太子代天出征,代表是皇权,这些人居然敢拦路。不同于申氏的“叩阍鸣冤”,商人士子反对的是朝廷的国策,明显就是带有一种示威的性质,稍一沉吟,转对太子说道:“殿下,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组织在一起,背后怕有人在指使。不如先退出城外。”
临清的商人和士子,一反常态的在前方堵路,此处是街道,左右两边不过十米,且都是两层甚至是三层的店铺,如果有歹人埋伏楼上,对太子安全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虽然太子驾临,山东巡抚衙门和临清州衙门已经排查过一遍,但难保不会有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