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京师的当日,朱慈烺以太子抚军的身份向崇祯帝上了一份秘密奏疏。
奏疏中,太子首先沉痛的总结了松锦之战失败的原因,如果照洪承畴屯兵缓进,而不是监军张若麟极力主张速战解围的策略,在松山步步为营,以为后进的话,松锦不会败的这么惨。建虏对锦州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以锦州城内的粮草,再坚持三个月不成问题。三个月的时间,以洪承畴的精明,未必不能找到战机,即便没有战机,但朝廷保有九边精锐也是没有问题的。
退一步讲,大明对松锦前线的粮草是苦苦支撑,建虏又何尝不是?战争有时候比的不是策略,而是耐心。兵法云,以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就是这个道理。
第357章 首战练兵
现在流贼大军围困开封府,但开封城池坚固,武将文官早有准备,流贼虽有五十万,但急切之间也难以攻下,所以朝廷的救兵不用太急切,用开封的坚城消磨流贼的锐气,正是合适。待流贼疲惫时,可一战破之。
李自成十分狡猾,从他攻打陈州商丘的战略布置看,他俨然是在学习建虏攻打锦州时的做法,先断绝开封周边的援军,令开封变成孤城,再对开封采取围而不攻、久围困死、围点打援的战法。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不能心急,不能重蹈锦州的错误,更不能在千里之外干涉前线的指挥——这一点,太子在奏疏里说的很隐晦,但以崇祯帝的聪明,应该可以清楚察觉,朱慈烺能想象到,在看到这份奏疏后,父皇的心情一定不会太好,因为当初干预前线指挥,声声催促,要洪承畴尽速进兵,解围锦州的,就是他崇祯帝啊。
太子直指这一点,颇不给父皇面子。
也就是自己儿子,如果是其他朝臣,崇祯帝肯定会记下这笔账的。
朱慈烺最后说,京营只所以绕行山东,一来获取临清的军粮,二来和左良玉杨文岳大军汇合,避免被流贼个个击破。
第三,虽然是代天出征,但他对左良玉和杨文岳虎大威等部的真实战力尚没有了解,在不知道具体战力的情况下,无法在战场上清楚使用,同时,左良玉等众将对他这个年轻太子能否担此重任,心中肯定也是怀疑的。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下,他根本无法在黄河北岸遥控指挥,只有亲到军中,肃立他带天出征的威信之后,才能令左良玉虎大威等人拼力死战。
第四,开封北面是黄河,一旦朝廷大军击溃闯贼,闯贼不能向北逃,只能向南或者向西逃,南面是湖广,西面是陕西,南面广大,如果只留左良玉部,恐难以堵截,因而才要将京营的两万将士也放在南面,如此才能将闯贼逼回陕西,免得和正在湖广肆虐的张献忠部合为一体,如果孙传庭能从陕西出击,前后夹击,可一战而定也。
离开京师的当日,朱慈烺就将奏疏送了上去,三天后,他收到了崇祯帝的旨意,只有一句话:开封危急,不可托大!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知道,父皇对他的建议应该听进去了,只不过父皇爱面子的性子不会承认,所以要用这种严厉的口气表示。
这一次勋贵和不法商人筹集了所需的七十万两银子,朝廷不必为军饷发愁,只专心筹集大军的粮草即可,加上“京惠商行”又提前从江南购买并运输了一批粮食,朝廷压力减轻不少,又有朱慈烺的奏疏提醒,相信父皇应该不会再像松锦之战那么急躁了。
中军帐内,一副河南地形图悬挂正中,朱慈烺负手站立在地图前,想着参谋司制定的作战计划,兵部侍郎吴甡站在他身边,两人小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