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何况,太子对他恩遇有加,明显有重用之意,他又怎么能辜负太子的好意呢?

至于不合礼制之处,他是武将,不是文官,对礼制远没有文官那么遵从和在意——这样的事情如果换成是唐代,将官们一定会心生疑惧,担心会卷入到太子和皇帝的争斗中,唐代东宫和皇宫对立严重,只玄武门之变就发生过五次,太子屡屡带兵冲入皇宫,以至于皇帝对太子和军官们亲近很是警惕,一旦被人举发,军官轻则罢职,重则下狱。为此将官们都战战兢兢,轻易不敢和太子靠近。

所幸这是明代,明代太子地位稳固,明臣和明将都没有唐代那么多的忌讳和担心。

接下来,朱慈烺、吴甡和佟瀚邦讨论加强蓟州城防的一些细节——比如加固南城的角楼,火炮的配置,士卒的招募和操练,军需的供应和配给,尤其说到北方鸳鸯阵和戚少保车阵,太子更是娓娓道来。

这一下佟瀚邦是真吃惊了。

第361章 不情之请

少司马大人对军事的熟稔也就罢了,想不到太子对军中事务也一点都不陌生,而且对蓟州的了解也远远超过他这个新任的蓟州总兵——不奇怪,自从穿越以来,朱慈烺的案头上就始终摆放着两张地图,一张开封的,一张就是蓟州的,每日里思索的就是如何破解这两地的困局,兵部又有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协助,关于这两个地方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的汇集到他的面前,日常又跟吴甡请教,因此他对这两地的了解远超一般的官员。

佟瀚邦眼中的惊异,渐渐变成钦佩——太子,非一般人啊。

讨论过程中,朱慈烺不时停下话题,微笑询问小将佟定方的意见。

刚开始时佟定方还不敢说,害怕受到父亲的责备,但两三次之后,他渐渐放开胆子,不用朱慈烺问,他也敢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没有朱慈烺三百多年的见识,也没有其父的历练经验,但佟定方却常常能一语中的,切中事情的要害。

朱慈烺微微点头,将门虎子,这小将有双锐利眼,是一个可造之材啊。

佟瀚邦脸色凝重,心里却欣慰——在太子殿下面前,儿子没有给他丢脸。

经过这番长谈,朱慈烺对佟瀚邦的能力更加认可。

任佟瀚邦为蓟州总兵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