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神机营中军帐,李顺汇报近期操练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苦练和筛选,神机营一共精简掉一千老弱,三千兵变成了现在的两千兵,其中鸟铳兵一千五百人,炮营五百人。李顺着重介绍了炮营的操练情况,有内监的小太监扫盲,又有焦勖传授科学测算瞄准术,炮兵对火炮瞄准术终于是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不过要想彻底掌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顺汇报的小心谨慎,在太子面前,他丝毫不敢大意。
朱慈烺基本满意,尤其是对焦勖的科学测算更是多加赞誉。科学不止是生产力,更是战斗力,有精良的火炮,训练有素的炮兵,未来不管是中原战场还是辽东前线,大明都可以在硬碰硬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等李顺和焦勖汇报完成,朱慈烺将随身携带的望远镜赐给神机营——不是赐给个人,而是赐给整个神机营。
这个时代望远镜还是一个非常稀罕的物件,虽然在1623年,汤若望就翻译了《远镜说》,介绍了望远镜的制造,并带来了望远镜的实物,崇祯七年,由大明制造,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大功告成,崇祯帝亲临观看,不过其体型过大,不易于携带,需要“筑台”,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无法在军中推广。
同一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工匠已经能制造短筒望远镜了,但因为望远镜是战略产品,威尼斯国不轻易对外出售,加上明廷财政困窘,无力购买,所以大明军中没有望远镜。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比任何人都知道望远镜的重要性,尤其炮兵和侦察兵更是如此,上一次和西洋三国商人见面时,他向三国咨询过威尼斯望远镜,但一问价钱把他吓了一跳。除非大财政危机缓解,否则就算威尼斯商人送上门来,大明也是买不起。
朱慈烺现在赐给神机营的就是一支产自威尼斯的短筒望远镜。时人称“千里眼”。
李顺大喜,捧着千里眼,对朱慈烺连连拜谢。
有了望远镜,加上火炮瞄准专用工具:铳规、铳尺、度板、火炮瞄准精度一定会更加提高。
第328章 军情首领
不但李顺,就是焦勖见了短筒望远镜也是惊喜,虽然他从他老师汤若望那里早就知道西洋有短筒望远镜的事情,不过却没有亲眼见过,今日见了,拿在手里一用,惊喜的差点跳起来。
“神器,神器啊!”焦勖赞不绝口,对朱慈烺躬身道:“殿下,如果炮营百总以上的军官都能有一千里眼,那百发百中,指哪打哪,未必不可能。”
人的目力最多只能看清200米左右的事物,一发炮弹打出去,有没有达到效果,距离“目标”差了多远,就非人眼所能判断出了,但如果有了望远镜就不再是问题。一个有经验的炮兵指挥官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的鉴别出误差距离,稍微调整,下一发就可以直接命中目标。
这也是焦勖所谓“百发百中,指哪打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