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朝廷旨意以下,他却要朝廷暂缓,这不是抗旨吗?

不过反之一想,却也不是不可以。

和过往的皇朝不同,大明朝的圣旨并非凛然不可侵犯,六科可以驳回,圣旨发到各地,各地督抚也时常会上疏反对,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万历神宗皇帝期间,为了矿税,不止一个督抚上疏朝廷,请求朝廷废除。在京的官员包括内阁在内,更是时不时的向万历皇帝进言,提出对矿税的反对意见,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朝廷也没有降罪,甚至还都落了一个爱民的好名声。

厘金税虽然跟矿税不同,但都是税。

更何况,他可以提,但朝廷也可以不准,过了今天这个坎,厘金税依然可以开征。

史可法脸上是怒意,心思却开始活络。

比起出兵镇压,一道奏疏的成本显然是更低,既没有镇压百姓的恶名,又能解决眼前的危局,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事情真的这么容易解决吗?人群中的那个喊声,真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吗?

史可法沉思不语,他的幕僚应廷吉却已经看清了事情的利害,上前一步,对着徐旭东厉声而叱:“好大的胆子,居然要制台大人反对朝廷的政策!你到底是何居心?你是不是以为漕运总督衙门的刀斧,不能斩你的头颅?”

徐旭东吓的哆嗦,连连叩拜:“冤枉啊,草民只是将听到的实情转报制台大人,若有不敬,还望制台大人恕罪啊!”

应廷吉向史可法拱手:“制台,徐旭东居心叵测,您万万不可听从啊!”

第267章 陈述利害

厘金税是国政大策,朝廷已经诏告天下,何况辽饷减半,厘金税是非征不可了,不然朝廷无以养兵,这种时刻,任何人提出对厘金税的反对意见,都是在跟朝廷作对,不说崇祯帝,只内阁和太子殿下就不会放过那个人。史可法身为漕运总督,东林后起之秀,前程什锦,可如果一旦上疏反对“厘金税”,那么必将成为内阁和皇太子的眼中钉,被驳斥事小,万一影响到仕途,甚至是被朝廷一怒罢官,那就得不偿失了。

应廷吉是史可法的幕僚,首先考虑的就是史可法的切身利益。相比之下,他倒宁愿史可法出兵镇压了——闹事的人冲击税所,打死了税官,已经是暴民,这种情况下出兵镇压,完全师出有名,只要严令官军不得滥杀无辜,将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平息今天的事件,就算事后朝廷有责难,也不会有大问题。

但史可法的想法却不同,他已经抱定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只要能平息今天的骚乱,莫说一道奏疏,就是罢官下狱,他也不在乎。

“你说的可是真的?”史可法盯着徐旭东。

“草民不敢说,不过应该有六七成的把握……”见史可法似有同意,徐旭东眼睛里闪过一丝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