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都推崇张家玉。
字漂亮,解释的更是漂亮。
“儒将,此子未来一定是一名儒将!”吴襄捻着胡须道。
这一项,张家玉完胜。
笔试之后是箭术。
张名振百步穿杨,箭不虚发,箭箭中圆心,他手下的兄弟齐声为他喝彩。
“好箭法!”点将台上,本身就是神射手的贺珍对张名振精准的箭术,称赞不已。
张名振箭术第一,不过张家玉也不次,总成绩也排进了前十。
朱慈烺暗暗点头,张家玉虽然文士,但箭术一点都不差,显然是下过功夫的。
再接着是火器,这一项张家玉和张名振都瘪了,两人对火器都不是太熟悉,连装填都不会,不但他们,一百人中除去三五个人接触过火器之外,其他人都对手中的鸟铳一筹莫展,所以这一轮基本都是零分——这个时代里,虽然鸟铳早就在军中出现,但却一直都没有普及开来,南方明军还好,北方明军将士普遍都存在着一种不习惯、不喜欢使用火器,而是偏好较为容易掌握的冷兵器的倾向,朱慈烺要借着这次选拔军官的机会,在京营中牢固的竖立火器为先、不懂火器不能为军官的理念。
火器之后是骑术,这一项张名振占据绝对的上风,第四项是戚少保的鸳鸯阵,一百人分成十组,一组十人,组成简易的鸳鸯阵,相互对抗——这主要是考验将领对鸳鸯阵的理解,还有临场的应变和组织能力,朱慈烺故意耍了一点手腕,将张名振手下两个有资格参加的兄弟编到了另外两组,这样一来,同组的都是陌生人。
第262章 鸳鸯阵法
此时距离戚继光去世已经有四十余年,浑河之战中,戚家军最后的一点火种也血战覆没,因此大明现在已经没有戚家军了,而戚家军最著名的鸳鸯阵也没有流传了,虽然戚继光留下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两本书,但朝廷并没有重视,加上识字的人不多,因此明军大部分中下层军官虽然听说过鸳鸯阵之名,也知道鸳鸯阵的威名,但却都不知道该如何操练?
张家玉和张名振两人倒是都看过《纪效新书》,只不过书中只记载了鸳鸯阵的兵力编排、所用器械的细节,而最重要的如何配置兵力、战场上的具体战术变化却并没有详加细说——如何操练,如何转换,都要看两人的悟性了。
短时间组成鸳鸯阵,不加训练,立刻就要展开对战,对参赛的每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