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号码的发放,都是随机的,营房则是按照编组分派,四十人一个通铺大房间,朱慈烺训话完毕之后,两千新兵领了号牌,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进入各自的营房。
有锦衣卫的强力督促,整个过程还算是井井有条。
这中间,李若链简单向朱慈烺汇报了一下天津募兵的经过,有朱慈烺的东宫令和京营募兵文书,天津巡抚衙门非常配合,天津巡抚冯元飚还派其子冯胜出面帮忙,正是因为有巡抚衙门的全力配合,李若链才能在短短十天之内就招募到两千新兵。
照朱慈烺的要求,这两千新兵都是没有家室的光混汉,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纤夫,李若链也招募了一些流失土地的农民,当然了,募兵最重要的四个字:;老实巴交,李若链一直都掌握着呢。
朱慈烺点点头,对李若链的工作很满意。
第256章 野战军阵
想一想,朱慈烺道:“成甫,暂时的这支兵还要你带。今天休息一天,明年一早你带队出城,去往城外的大校场,跟精武营一起操练,早上跑操,上午军姿和队列,下午力量和技能,晚上则是综合操练,一日四练,绝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尤其是上午的队列训练是前期的重点,最不可大意,你一定要紧盯了。军士编制先暂定为十二人一旗,队列训练中表现优良者为旗长,定了旗长之后就可以分开训练,再二十天后,全军考核,表现最为优异,综合素质最高的那个旗的旗长可直接提拔为统领五旗的总旗长。”
军士和旗长的待遇不同,旗总的待遇就更是不同,朱慈烺心中已有主意,这支新军所有的中层将官都要从最低层的武卒选拔,如此才能激励更多的士兵刻苦训练,奋勇杀敌。
“臣遵命。”
李若链躬身听令。
李若链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武艺高强,但因为长期在锦衣卫,所以对军阵操练并不是太了解,由他训练新兵只是暂时处理。
这时,吴伟业带着几个东宫属官急匆匆的赶到,将写满军规的大木牌立在营房门口,并在墙壁上书写忠君爱国的口号标语,一切都不用朱慈烺的命令,东宫属官们自动自觉的就干起来了。
“军人报效国家。”
“驱逐鞑虏,收复辽东。”
至于“思想教导官”,由于时间紧,无法从东宫属官中抽调更多的人,朱慈烺决定暂时就由宋天显兼任。宋天显是十名思想教导官中最优秀的一位,年轻有精力,兼任一下新兵营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