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但口舌之利于事无补,就算把祖大寿骂死了,也不能挽救辽东的危局。

……

回到乾清宫的暖阁,朱慈烺向崇祯汇报了京营整顿,14万兵册,5万兵员,但最后却只选出六千合格兵之事,崇祯气的摔奏折:“这些勋贵,真是辜负了朕对他们的信任啊!”

听到朱慈烺打算把五军营分为精兵和辅兵,薪资待遇分三个级别时,崇祯微微皱眉:“京营将士很多都是世袭,大家待遇一直都相同,忽然差别对待,他们会不会不满?”

朱慈烺知道父皇在忧虑什么,连忙解释:“父皇,此番整顿京营,那些尸位素餐,光领钱不做事的勋贵将领,和那些蛊惑人心,嫌苦怕累的兵油子都已经被清除了出去,现在营中剩下的都是老实之兵。精兵是要上阵杀敌掉脑袋的,辅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京城治安,风险不同,作用不同,待遇自然应该有所差别,不然谁还愿意上阵杀敌呢?左哨右哨营的营官马德仁和申世泰都是安分守己之将,又有贺珍和张纯厚的左掖右掖营,还有三千营、神机营在,他们绝不敢有什么躁动之心。”

崇祯点头:“还是不能大意。”

崇祯担心的是辅兵营一万三千人可能会因为待遇的差别而发生哗变,朱慈烺的话,并不能让他完全安心。

“儿臣今日校场检阅,若有其他情势,儿臣再向父皇禀报。”

“去忙吧。”

朱慈烺拜了一拜,起身退出暖阁,城外大校场的兵马估计已经集合完毕了,他是检阅官,须尽早赶到,因此他脚步匆匆,从乾清宫离开时,几乎是一路小跑。

第194章 京营新规

对面来了两个人。

前面一个小太监引路,后面是一个戴着纱帽穿着朝服,但却没有品级的年轻人。

咦?

居然是小襄城伯李国祯。

他来干什么?是来见我父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