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两名大汉将军,也就是锦衣卫的“仪仗队”冲上来,拖着光时亨就把殿下走。

“臣一片忠心,九死不悔!哈哈哈哈……”

光时亨哈哈大笑,在他看来,被皇上廷杖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他时时刻刻都在盼着呢。

除了光时亨,朱慈烺看到,还有几个言官在跃跃欲试。

朱慈烺忽然明白,为什么崇祯在崇祯十七年明明想南迁,却不能南迁,甚至不能让太子南巡,因为朝臣中有太多的“光时亨”了,光时亨只是这些人的代表,而这些人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为了“清名”,为了能跟海瑞一样的流芳青史,很多二愣子的言官,以冲撞皇帝、冲撞皇权为荣,到最后,已经完全走火入魔,根本不顾国家利益了。

有时候明明皇帝是对的,他们也要冲上来鸡蛋里挑石头。

而皇帝非常不敢责罚他们,反而要奖赏他们。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越来越畸形。

所以光时亨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冲出来,当面离间太子和皇帝的关系。

“还有谁反对!?”

崇祯也是怒了,站在龙椅前大声的喝。

没有人了。

那些蠢蠢欲动的言官也看出来了,光时亨是廷杖二十,如果他们再站出来,恐怕就是革职下狱,甚至是斩首了。

流芳青史虽然重要,但保全性命更重要。

那几个跃跃欲试的言官相互一看,都退缩了。

朱慈烺抚军京营的事,算是确定了。

但京营的事,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