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国际,四海内外皆称夫子,各国使节入京,都要打听苏夫子在哪里。
当年制科结束,先帝就有意让他直馆,结果到现在尚在下州,连辽国高丽日本使臣,听说之后都颇为失望,觉得大宋曲沉了贤才。
让其入朝问对,之后或列台谏,或直国史,或掌制诰,这么多位置,难道容不下一个苏轼吗?
以苏轼的文才,这些工作,难道还能有人能比他干得更漂亮吗?
没有,的确是没有。高滔滔非常赞同司马光的论调,于是驳回了苏油的请求。
九月,从南到北,大宋各路开始收纳粮储,大宋的重点再次转到了实务上来,毕竟秋收工作是农耕国家每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个丰年,收得苏油心惊胆战。
连续四年大丰收,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唯独苏油不一样。
他只觉得大灾的脚步,好像越来越近了。
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料理好辽国来的那帮子。
苏油级别太高,前期磋商接触根本不用出面,老族兄反倒成了给他打下手的人。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
甲子,同知礼院苏颂上奏,和辽人的接触已经差不多了,对他们的要求也大致了解,可以开启两国谈判。
高滔滔这才诏苏油去都亭驿见辽国使臣。
辽国使团的大变化,其实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年宋辽两国国力的消涨。
这一次使节团里这回没有了武臣,清一色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