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页

即便是绣衣卫指挥使,他也眼看着贾蔷百般推辞,是真不想就任。

还有那内务府总管,就更不当紧了,那虽是天家的近臣,却也是天家的家臣……

所以韩彬心里不大赞成,窦现拿这种事劝谏君王。

任谁都看得出,皇五子李暄惫赖荒唐,无心大位。

李暄但凡有丝毫不甘,也绝做不出丢下五老,去看贾蔷打屁股的荒唐事来……

所以,不必过于苛求。

念及此,他又道:“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只要不为恶,便是想做一世富贵闲人,也不算甚么。

皇上,今日臣触动颇大,收获也颇大。对于新政,臣已有了明确之想法。

臣相信,这是正确的路数。若能以此为纲,最多十年,大燕可临富国强民之盛世!”

隆安帝闻言精神一振,道:“爱卿请直言!”

韩彬眼睛明亮,声音亦洪亮道:“近三年,也就是隆安七年、八年、九年,朝廷仍要以臣之考成法为主,来推行新政!

治政,其实就是在治官!

而有此三年打底,既可暂解民生之苦,肃清天下魑魅魍魉,还民一太平之世,又可磨砺出一批肯干能干的官员来!这一点,殊为重要!

在这三年里,皇上头等大事,则是务必要将军权死死执掌在手,这一点,臣等帮不得皇上甚么,皇上却一定要做到!

只要天下兵马大权紧握在皇上手中,那么到三年后也就是隆安十年,便是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这一千古未有之大政,推行世间之日!

皇上,此政大行天下,除非遇到千载未有之大变,不然,大燕国运当再延五百年!”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里,字字透着血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