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人是李明辉,他和李来亨一样是陕西人,他是读书人,可实际上甚至连童生试都没过,就为了一口饭和其它人一样当了“贼”,二十多年前他是李来亨帐下的书吏。不过他确实有几分本事,在众多幕僚之中,他不是最优秀的,但因为同乡同姓的关系,一直深得李来亨的信任。

“不是想多了,而是有些事情不能不想啊!”

站在晋国公的身边,李明辉说道。

“公爷位高权重,有些事情,即便是您不去想,别人也是会去想的,况且,此战之后,我大唐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大唐将不再是大明之敌,即便是其不接纳大唐,也会暗许我大唐留驻于此,自此之后,我大唐将再无外患,而外患一除……”

几十年来,大唐上下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对于大唐而言,最大的外患就是明国,只要明国能够接纳大唐,唐国上下也就能松下一口气了,“量大唐之物力,与大明之欢心”,只要能换来大明对大唐的接受,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现在出兵巴格达,就是如此。也是想用这一行动,向大明表明——唐国甘臣服大明,作大明的“走卒”。

李明辉长叹道。

“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国公是不愿意想,可其它人不仅会去想,而且会去做。到时候,可就不是国公想不想了!”

而是活不活了……

对于这一切,李来亨当然很清楚,他清楚,他身边的人也清楚。

他是国主的义子不假。可是国主已经有了儿子。

即便是国主不去想,其它人也会去想,他们会想什么?

李来亨身边的人会去想,国主为什么要传位予黄口小儿?

李过身边的人会去想什么?

自然会去想“正统”了,既然国主有子嗣,那理应传位子嗣。

你瞧,大家都会去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