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知道,巴格达,在古波斯语中,‘巴格达’的意思是‘神赐之城’,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建城,他是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在唐书里称其为‘黑衣大食’……”

注视着巴格达,李文锦突然说道。

“爹,在大明,那怕就是社学里的蒙童,也能通过博物课,知道巴格达,知道黑衣大都在这里修建的团城。”

“团城”就是黑衣大衣国君曼苏尔下令修建的国都,在大明的“博物”一书,不仅有有关这座城市的描述,还记载着城市的筑建过程,曼苏尔如何让工人们依照圆形的城市设计,用煤渣在地面上画出线条轮廓。

对于在大明留学长达十年之久的李文锦来说,对于这些,他当然不陌生。当然,在言语之中,也难免会对大明推崇倍致。

“反观咱们大唐,虽然像大明那样,在每个折冲府都建了社学,可学东西却和大明差远了,大明的童子读完社学,除了识字,还通数学、知博物,可反观我们呢?不过只是识字而已。”

“文锦啊!”

儿子的话,让李来亨笑道。

“国与国不同啊!相比大明,我大唐丁不过百万,口不到三百余万,你再看看他们……”

手指着远处的府兵,李来亨轻声说道。

“我大唐百姓,说是唐人,可年轻人里头,有几个不是串串,当年出关时的老兄弟娶的可都是土人,那些土人婆娘,别说是汉字了,汉话都不会说几句,能让这些人说汉话,识汉字,读圣人文章,就已经是功在社稷了,你长年在大明,不了解这些,其实,那怕就是明人,对我大唐于此地的教化之功,也是深表赞同!”

压低话声,李来亨轻声说道。

“父王为什么相信出兵巴格达,能够换来大明对咱们的认同?就是因为知道乾圣皇帝大唐的教化之功的认同,甚至还说过‘唐王能让波斯都护府重归华夏,令佛光再渡波斯,实是功在社稷’。”

这话是乾圣皇帝说的?

差不多有一半吧。

至少乾圣皇帝不会说那个“唐王”的,对此,李文锦是绝不会戳穿的,可爹的拉接来的话,却让他的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