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乾圣朝这,为什么会良心大发?

不还是因为乾圣皇爷心狠手辣,江南的那些个大家,是什么下场,他们可都是眼睁睁的看着呢?

况且,乾圣二年的时候,朝廷可是清理过“军田”,不知多少世袭指挥使啦、千户啦,被砍了脑袋,收了他们吞没的田宅。搁乾圣朝一定要懂规矩,你不懂规矩,朝廷会用他们的办法,让人懂规矩。

于是打从乾圣二年起,李家就成了“良绅”,非但主动向官府补了一万亩的田契,而且再没有任何拖欠,每年都是缴足的。

那年清田的时候,李麟孙寻思着就按照那个数的报吧。

然后,等待他的是什么?

甚至直到现在,李麟孙仍然记得那一年的那一天,那天知县亲自带人,测量李家的田产,一万三千亩地够他丈量的,为了量地,朝廷制意制作测量田亩的法定工具,不许地方使用私尺来丈田。一为铁制弓尺,用于短距离和复杂地形测量;一为绳尺,一拉就是几十丈,适用于长距离测量。

申告之后的清田,并不止对付李家,整个颖州府和大明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清田行动。

外地清田清得如何,李麟孙不清楚,但是只用了半个月,就查出李家的问题。

大明朝上税,也有税务凭证的。

乾圣朝之前有,乾圣朝之后更有。

相比旧式凭证,乾圣朝的凭证借鉴了后世的凭证,一式三联,一联是本地官方留底的征收凭证,放在州县衙门保存。一联上缴布政使衙门留存、查验,一联是百姓保存纳税凭证,证明自己已经交税完毕。

李家申告了一万三千亩地。

可以,随便申告。我看你交了多少税!

勾结衙吏烧毁灭凭证?

绝不可能,除了三联凭证本地衙门保存一份之外,布政使衙门还保存一份,而且户部还有“统计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