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财政赤字,菲律宾殖民当局在屡经尝试后,将明朝的生丝和丝织品等物运到墨西哥,从而收获了大量的利润。

一艘大帆船通常载运生丝多达1万多包,丝织品1000多箱,西班牙利用大帆船贸易的垄断,将明朝所产的丝绸运往美洲和欧洲,获取巨额利润,进而维持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

而大帆船在返航时,则将新西班牙的白银带回了菲律宾,并用这些白银与明朝商人进行交易。

菲律宾的“大帆船贸易”给大明带来了大量的白银,甚至可以说,正是“大帆船贸易”让白银成为大明的流通货币。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不愿意在菲律宾问题上,与西班牙撕破脸的原因——停止贸易,大明的损失更大。

不过,随着豫章郡的建立,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大明飞剪船将大量的丝织品带到了北美,相对廉价的大明商品吸引了大量新西班牙中间商的到来,太平洋“大帆船贸易”被打破了。

没有“大帆船贸易”的支撑,菲律宾殖民地立即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财力上的困窘,西班牙放弃菲律宾,放弃马尼拉,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叫不战而曲人之兵。

当哥伦布叫嚷着“谁发现谁拥有时”,李德康自然选择了吕宋作为回应,说到发现吕宋,谁有大明进入吕宋进入的早,就是不说郑和下西洋了,再往前推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大明的“航海家”就已经到达了吕宋。

按照“谁发现谁拥有”的原则,吕宋当然是“自古以来的地方”。

哥伦布当然不可能代表新西班牙总督,承认大明对吕宋的权力。当然他也不知道。相比于吕宋,豫章对于大明更重要。

毕竟,这里可以整个大陆啊。至于吕宋,反正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想跑也跑不掉呀。想收回来,无非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他变成哑巴时,李德康笑道。

“我们尊重西班牙对许多地区的占有,但是我想这种尊重是建立在,西班牙是否建立了在那一地区统治的基础上,而不是指着地图说——这是我们的,问题是,地图……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地图上标注,就像法国人可以把新法兰西一直画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一样,可那仅仅只是标注而已。”

在李德康提到新法兰西把地图画到划到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时,哥伦布的脸上露出些许讽刺,那些法国佬,也就是在地图上装腔作势而已。当然,他并不知道,法国人这样装腔作势一百多年后,等到科西嘉的那个“外国人”成为法国皇帝,并占领西班牙后,他们就乖乖的吐出了密西西比河流域。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地图标注与“自古以来”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实力不济时就“搁置争议”,等到实力雄厚时自然就是“自古以来”了,要是你连地图上都标注成了别人的,岂不是等于承认别人的占有?

“城守阁下,西班牙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统治是毋庸置疑的,早在一百年前我们在那里建立了很多城市和要塞,整个墨西哥湾海域都是西班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