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海岸后,他们向内陆走了整整五日,然后这支捕鲸手级成的探险队,终于遇到第二个土人聚居地,并且这里的土人不多,与海岸边捕鱼部落不同,他们在养鹿为生,虽然只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却养着几万只驯鹿。养鹿人住的是鹿皮园庐,构架是木杆,周围和顶上盖以鹿皮。园庐内有3-4个用鹿皮做的幔帐。
如果是在过去,他们肯定会对这些鹿皮很感兴趣,但是现在,他们却是为了黄金而来的。
两个聚居地的关系很好,虽然离得很近,却可以彼此互补。养鹿人的主要食物是鹿肉。他们也吃海兽的肉和油,是用鹿肉从沿海捕鱼人那里换来的。他们彼此之间经常互相交换各自的食物,关系自然极为亲近。
在科累马河的上游,还有更大的部落,更大,其实也就是多了几百人而已,不过即便是如此,这样的“大部落”,在这一地区已经是极为罕见得了,毕竟,这里并不是什么适合居住的地方,资源不丰富不说,而且气候极及恶劣,生活在这里的土人,不过只有一万多人。
这甚至已经是当地土人的顶峰了,按照俄罗斯的记载,在17世纪时,生活在这里的科里亚克人有12000多人,后来因为天花、梅毒等疾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半!甚至直到21世纪他们的人口都没有恢复到这个顶峰。
两个土著首领一番交流之后,养鹿人部落立即下令搜集部落里的狗头金,现在,这些远离文明的土人还没有接触到俄罗斯的探险队,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黄金的珍贵。当然,也从来有人发现在这里的河流中居然有着大量的黄金,因为这里实在太偏远了。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一些黄金,数量不多,大概也就是几十斤“而已”。找到这些黄金后那些土人当场就和探险队换了一些铁器和十几匹布,以及两桶“甘蔗酒”,相比于布匹、铁器,烈酒立即征服这些土人,醉意上头后,他们自然又是一阵载歌载舞欢庆。
为了交换更多烈酒,土人们在头人的命令下,纷纷出动,带着探险队一行前往科累马河。
17世纪的科累马河跟后世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这里人迹罕致,甚至在整个十九世纪,都没有什么人来到过这里,直到二十年代,苏联的探险队才在土人的部落中发现了黄金,从而发现了科累马河里的黄金,从那之后,整个科累马河流域就成了苏联的金河!
尽管天气已经很冷了,不过水流湍急的科累马河还没有结冰,这无疑是最幸运的事情,当梁敏等人来到河边时,他们不过只是往河里一看,所有人眼睛顿时都直了。
透过清澈见底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浅水的鹅卵石之间,竟然闪烁着点点金光。
是不是看花了眼?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他们都有这样的错觉,黄金怎么可能就这么汇集在一起呢?
其实,这正是科累马河黄金与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在高山的冰水冲击下,无数的石块变成了鹅卵石,那些被冲击成砂的金砂,日积月累的堆积在鹅卵石的缝隙之间,最终形成了这条金河……
“金沙,我的天啊,都是金沙!”
不知谁喊了一声,一瞬间,所有人都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