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炮台是陆海防炮台,既可以抵御可能来自陆地的进攻。也可以抵御来自海面上的攻击。因为辽东被大明从海上捅了“菊花”,被吃一堑长一智的建奴,极为重视海上的防御,在逃到日本后,一直把防止海上袭击作为重点,因此在炮台上布置了大量的大口径火炮。
石见炮台位于山顶,沿山修筑有高达数米的胸墙,胸墙上堡垒密布,整个炮台完全依山而建,成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堡垒。虽然堡垒看似坚固,但是炮台平常只布置了一千兵力,因为炮台只有三十二门大炮,配置一千兵力也就足够了,压根不需要这么多人。
不过,在得知“监国皇太子”夺取下关后,连忙加强了沿海炮台的防御力量。从内陆调动了两千人马,部署在石见炮台协防。
不过,对于明军的防范也就是如此,毕竟,在任何人看来,明军应该不会进攻石见吧,尤其是在他们已经突然夺下了下关之后,更不可能再冒险来打石见吧。
也正因如此,下关北部的中国地区,才是建奴防御的重点所在。
甚至就连同石见炮台的守军同样也是如此以为。
五月的鲸海,海风一吹仍然带着些许冷意,虽是阳光明媚,可仍显得有些萧瑟。
在石见炮台的营堡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味道,油灯的烟味、尿臭味,烟草味,同样也掺杂着浓烈的酒味。
对于炮台的守军来说,或许是因为远离战场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里可以喝到廉价的“南洋酒”——这种产自南洋的“糖酒”,是用废弃的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蒸馏酒,也称为“糖酒”,其实就是所谓朗姆酒,伴随着南洋殖民地的蔗糖业发展兴起的“糖酒业”,因为其成本极为低廉,而流传到各地,在石见,这种廉价的烈酒,一直深受石见矿工的欢迎。
至于炮台这边,能得到这些烈酒,完全是得益于地利——炮台坐守关卡,酒商们往矿山送酒时,难免要孝敬上几桶烈酒。
酒很烈,而且不要钱,所以,对于炮台守军来说,酒就像是茶水一般,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酒足饭饱”的日子。
守卫炮台的士兵,大都是“倭营兵”,他们每天都会“小酌两杯”。正所谓“酒色”不分家,在享用着免费的烈酒时,这些人还会弄来一些女子,伴随着兵丁从们的嬉笑声,偶尔的一些房间里还会传出女人嘤嘤的哭泣声。
听着哭声,就不知道这群二五仔是从什么地方搞来的女人。肯定是从附近村子里抢来的,其实也谈不上抢,毕竟,在日本“武士”是有特权的,即便是在东清,这些“倭兵”那怕不是武士,也不妨碍他们发挥一下特权——强抢民女,那是不存在的,农夫的老婆或者女儿能陪武士老爷睡上一觉,那可是她的“福气”。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衣衫不整的兵士扑在女人的身上蠕动着,周围的倭兵喝着酒,双眼放光的欢笑着。
至于女人则是哭喊着、抵抗着,但嗓子里却又不时的发出让人热血沸腾的叫声。
“八嘎!你们的在干什么?”
暴喝传来时,只见一个五十余岁模样的军官闯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