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要不要试试。”
说话的功夫,他就拄着拐杖站起身来,从枪边让开时,他的步姿有些异样,在朝鲜与东虏的交战时,他很不幸被一发炮弹击中了左腿,尽管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失去了左腿。
尽管平虏军对伤残士兵的安置很好,但他还是选择了回乡,毕竟,扬州是他的家乡,在回乡后,他就一门心思扑在武器上。在医院的时候,看着身边受伤的弟兄,他的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造出一支可以顶一百个人的连发枪。
他听人说过这种枪,有不少人信誓旦旦的说过,陛下在济南时曾用过它,但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谁都不知道。反正就像鞭炮似的“叭叭”打个不停。
在扬州,李欣白用了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直到郑家那个“不务正业”的二公子找上门来后,才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哥见过鞭炮吗?”
“你想啊,你的这个连环枪要是打普通的子弹,肯定连不了,可子弹要是和鞭炮一样呢?”
“把子弹用绳子捆扎在一起……”
在郑则林的建议下,他仿造鞭炮的模样,制出了纸壳弹。
硬纸壳、绳子、布带……直到现在的钢壳。当然,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是这架枪的“机关”,其中的机关,他用了整整五年,才完善了设计。
“咚、咚……”
随着郑则林摇动枪身后方的摇柄,它又一次欢腾了起来。
尽管只有一支枪,但是子弹却仍然像是雨点似的飞了出去,在沙袋前方的靶子打出一个个孔洞。
要是有人见到这一幕,必定会吃惊于它的射速,在郑则林射击时,李欣白喊道。
“加快一些……”
郑则林的右手加快的转速,枪声更急促了。终于,在一条弹带打空后,郑则林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