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中枢,响应此事的还真多,就连宋学朱都说:

“他日陛下开拓海外之利,为了缓解中原流民之苦,以南洋之粮接济中原之需,此为大善,而今时天下百姓皆蹈海逐利,长此以往,若任由百姓蹈海海外,只恐怕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既无御敌之兵,既无在册之民。”

对此,朱国强只是笑道:

“故土难离,但凡有一口吃食,百姓又岂会远离故土,若非豪绅盘剥过重、兼并吞食,百姓焉会背井离乡,去那海外蛮夷之地谋生?”

按后世史料统计,从乾圣九年到十九年的这十年间,至少有300多万各地百姓移民海外。六成部分去了南洋,三成多去了天竺各诸侯国,还有少部分去了大洋彼岸的豫章郡,由此,华夏移民又一次开启新一轮的文明扩张。后世学者将其“乾圣衣冠南渡”,与史书中的衣冠南渡的“南来频洒泪”不同,这次是主动的,而不是迫于战乱被迫南渡……

第775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乾圣十一年秋。

田里的穗子一天一天地黄了起来,谢云安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天多过一天。

家里有一百多亩的田的他,是那个忙啊!补晒簟,修风车,请这个来打禾,邀那个来扎草,一天到晚,他都是忙得笑迷迷的。今年的收成确比往年要好上不少,一百五十多亩田,至少可以收四五十担谷子。

这可真是好年头啊!

再过个四五天的功夫,这田里头就尽是一片金黄了,四五十担谷子,那可是好几十两银子啊!

“大肉炸好了吗?可不要误了活,那些打禾客得吃到大块的肉,才好好的干活。”

打禾客大都是从外地过来的,每年的秋初总有一批这样的人来:挑着简单的两件行李,三五一伙地在乡间穿来穿去,专门替人家打禾割稻子,工钱并不算多,但是要吃一点儿较好的东西。

白米饭不说,还要配上大肉。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是谢云安最心痛的时候,叫这么几个帮工实在是不划算啊!工钱之外,一大碗一大碗的白米饭,一块块的大肉,都给那些打禾客吃进肚里去了。让人瞧着都看得眼红。

哎,说到底,还是家里的人丁少,要儿媳妇争气,连生几个儿子,等他们长大了就再不用叫打禾客了,自己动手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