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看了下去,果然,下面的批示里,就有不少是和朋党有关的,毕竟,这个案子本身就和此事脱离不了关系。从所周知,陛下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什么“同乡”、“同窗”、“同年”、“同科”等等,都要是陛下所忌讳的。

从天启朝起,吏治腐败,贪风日炽,从东林到阉党纷纷结党,说是为国,但未尝没有谋私,正是他们为党争而不顾天下,一天天地把大好江山侵蚀得变了模样。这股歪风如不狠狠刹住,是万万不行的。这些年陛下不断整顿吏治,不仅是性格所致,也是势在必行啊!

心里思索着的李建泰,没注意陛下已经走到了他身边,问道:

“李卿家,你看完了吗?朕的处置如何?”

李建泰连忙站起来回答:

“回皇上,臣看完了。臣以为,陛下这样的处置是十分恰当的。”

朱国强略点头说:

“你看了朕的批语有何感想?”

“臣以为并无不当之处。”

“是不是太苛刻了些?”

“不不不,陛下……”

“你不要怕嘛。这‘苛刻’二字,是朕自己说的,我大明为什么会遭‘甲申天变’?无非就是天下贪风日盛,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这些年朕整顿吏治,可是不曾想,此事说是官商勾结,可实际上,还是离不了党,离不了这个同年、同窗……所以朕这次就冲着‘贪’和‘党’字来做文章的。古人说,‘矫枉过正’,这话说得真好。要矫枉就得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朕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矫枉过正啊!”

李建泰连忙躬身回答:

“是,圣虑深远,臣不能及。”

朱国强立刻打断了他的话:

“不不不,李卿,你是在朕身边做事的人,以后不要这样说话,也不要因为朕爱听什么就说什么,这件事上,朕有责任不假,可你们啊,总不能一味偏说朕喜欢听的吧。朕听人说,早年间有人说的‘乾圣爷刻薄寡恩赛阎王’。其实,这话只能算说对了一半。朕确实是刻薄挑剔,也确实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可是朕并不寡恩。对于那些忠心耿耿办事的大臣,朕从来是给予厚恩,也给予厚待的。只要大臣们忠于国事,不贪不腐,朕今生今世也不会屈待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