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陛下动辄就言称南京没有歪脖子树,可路灯杆子管够。照这样下去,即便陛下好不容易中举了大明的江山,不出百年,大明只怕又要面临亡国之危了……”经历了过张献忠造反时的屠戮,目睹过建奴入寇后的千里无人的惨状,章旷只气得手脚直哆嗦,铁青着脸大声抱怨。
那怕是在当年陛下平定张献忠后,章旷就做出了追随的选择,但是在内心深处,却并不完全理解陛下的一些做法。有些地方分歧相当的大,有时候他甚至觉得陛下根本就是史书中的“暴君”。
就像传人头于各衙门,让大家伙“欣赏”,只差没有让大家伙儿写心得体会了。
暴君也不过如此吧!
甚至有些人还真的自己私修史书,把这件事记录在史书之中,唯恐朝廷的史官会用春秋笔法把此事儿给漂没了。
但是今天,当看完了都察院自己拿出的调查报告后,他才霍然发现,原来陛下的担心是对的,大明看似中兴了,可实际上在中兴的同时,也在慢慢溃烂,这种溃烂是缓慢的,但却是普遍存在的。
“该杀!尽然连长江堤防都有人侵吞工程款,如此事关千万人性命的工程,居然……好大的狗胆,不杀,如何能平民愤!”
包世龙激动道。
“牵涉的人太多,不能轻举妄动。并且有些事情,原本就没有法律严禁,现在追究起来有矫枉过正之嫌……”
尽管内心愤怒非常,但章旷还是以尽量平稳的声音安慰。
以他为官多年的经历,与先帝那会对比着看,乾圣朝的溃烂,只能算作疥癣之痒。甚至连疥癣之痒都算不上,毕竟这不过只是再寻常不过的权钱交易罢了。至少钱拿出去能看到东西,要是搁在过去,朝廷白花花的银子拿了出去,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最后恐怕落下的也就是个空。
“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杀鸡儆猴……这鸡总是杀一些的!”
气归气,但在官场浮沉多年的包世龙,也知道这件事涉及的人太多,有时候……法真责不了众。点了点头,咬牙切齿地说道。
“陛下给他们开了那么高的俸禄,甚至就连我等致仕之后,准咱们取禄还乡!现在,居然还有人不知足,如此煞费心机大肆敛财……这种人,绝对不能留……否则大明吏治,必定毁在他们的手上。”
过去,大明朝的官员致仕后,也是没有俸禄的,正所谓“致仕,还禄位于君”,意思就是交还权利于君王,位子还了,禄当然也要还,但君王不会让他喝西北风的,若家贫不能自存的,“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当然,少数官员的特旨加恩除外。
但乾圣皇爷却是大方的很,直接下旨的发放“致仕官员恩给”,这个恩给,就是皇家特旨加恩给致仕官员发恩赏,恩赏等同于在职时的俸禄,只是少了冰赐、炭赐之类的福利。